“县域普通高中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县域普通高中(以下简称“县中”)是县域内教育资源的集聚高地,如今更承担着为乡镇振兴、新农村发展的任务,县中能否办好直接影响该县发展水平的高低,“因为县主要靠县域内的高中生支撑和服务它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但眼下,部分地区的“县中塌陷”现象也引起了不少教育者的关注。胡卫认为,这一现象首先与市场经济有关,它打破了人员地域流动的限制,农村劳动者普遍开始向工作机会更多的一线城市、省会城市流动,出现了“村空、乡弱、城挤”的现象。与之相伴而生是县域高中资源的流失。

“一方面,县中集聚的好老师被挖至或跳至市或省级高中,另一方面,县中生源减少,这也加剧了优质教师的流失。”胡卫观察到,一些地级市出现了“超级高中”,“这些高中会进行跨区域招生,像庞然大物一样,吞吐和吸纳能力很强,有的一个年级能有七八十个班级,加剧了县中生源的流失,这也是‘县中塌陷’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胡卫认为,目前县域财政对县中的支撑力度还不够,“因为县域财政本来要承担的公共配套服务压力很重,其中九年义务教育是硬指标,而高中不是强制性的年限教育,在有限的财政‘盘子’中,输出到县中的财政资源会相对欠缺”。

在胡卫看来,振兴县中,首先要保障县中发展所需的资金投入,包括生均经费、生公用经费等,将其纳入到省级、市级的统筹发展规划中保证投入。其次,要保证县级高中师资的稳定,“特别是对高校定向培养的师范生,要对到县域学校工作的大学生给予补助,并规定在多少年以内不准随便流动”,与此同时,“要限制一些‘超级中学’、新体制学校或民办高中随便去县中挖人,要对此进行硬性规定”。

胡卫强调,生源的稳定对县中的发展同样重要,“皮之不存,毛之将附?如果学生都走了,老师教谁呢?”但他认为,也不能因此完全限制县域生源的流动,一刀切地完全禁止跨区域招生,这既不符合市场导向,也不符合教育规律。他更倡导“堵后门,开前门”,即堵住县域生源无序流动的同时打开相应的流动渠道,“随着县域内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的提高、能够就读高中的学生数量增加,在县中基本生源稳定的情况下,为有需求的学生进行跨区域流动打开渠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