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松阳推广“稻+X” 生态养殖助农增收

日前,在斋坛乡京梁村“稻蛙共生”共富试验基地,村民和党员干部们躬身劳作,青青绿绿的秧苗从育秧田“搬”到水田里安家落户,与此同步的还有围网、食台等基础设施建设,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

近年来,松阳县高度重视耕作保护,依托良好生态优势,不断探索推广节本增效、一水多用、一地多收的“稻+X”新模式,“稻蛙共生”就是其中之一。该共富试验基地占地面积11.5亩,分为四个区块,充分利用水稻和黑斑蛙的不同特性,互为补充,进行一田多收、绿色生态的种养模式。

“水稻遮阴,可为蛙类提供天然的栖息场所,还原生长环境,而蛙类又是稻田的捕虫能手,它的排泄物可作为稻田肥料,助力稻谷无化肥、无农药、纯生态种植。”省科技特派员徐海圣介绍,黑斑蛙市面价值较高,通过“稻蛙共生”模式,将大大提高亩产效益,预计可达10000至15000元之间。同时由于“稻蛙共生”对于秧苗的种植密度有较高要求,因此多以传统的人工插秧方式为主,插秧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大量人工需求,有效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能挣钱,日均可增收150至180元。

“稻+X”模式在提升水稻亩效益、稳定水稻面积的同时,也让更多种植户尝到甜头。

“相比固有种田模式,‘稻鳖共生’的综合种养模式让我的收益番了3倍!”松阳县上河昌富家庭农场负责人何昌富笑容满面地说。这里“稻鳖共生”的综合种养模式是将水稻种植和甲鱼养殖有机结合,面积60亩,其中一期工程30亩,已建成试验田20余块、蓄水(甲鱼)塘9个、基地管理控制室1处。

“成品甲鱼价格每斤120-130元,去年卖了4000多斤,产量、收益相对可以。”何昌富表示,小龙虾捕捞结束后“田也不浪费”,将在6月底开始种植抗倒伏能力强的水稻品种。

如今,松阳县发展“稻+蛙”“稻+虾”“稻+鳖”等“稻+X”特色生态产业模式共计500余亩。同时,该县积极探索稻田综合种养多元化以及“稻+X”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力争真正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共富“稻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