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起步成为跨界高手,构建完善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机制,将所学转化为社会价值做“心灵义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马千珉——

用“自己之光”点亮“他人心灯”

10多年来,个体咨询13000多个小时,团体心理辅导300余场,开设心理健康专题讲座400场,受益学生3万余人……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副教授马千珉是学生们公认的“解语花”。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以来,她灵活运用前沿心理咨询技术,拨开学生心中“雾霾”,用心帮助每一位陷入心理困境的学生,增强他们的内心力量,点亮他们的心灵之光。

“自己有光才能照亮别人”

2010年,因工作需要,马千珉从教学岗调离,专职从事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一到新岗位,她就积极投入到业务学与心理服务管理工作中。“刚开始还觉得不错,但慢慢就发现,自己的知识还无法真正帮助到那些有严重心灵创伤的学生。”马千珉坦言,受困学生做一段时间咨询后,症状好转了,但很容易反复。

如何深层改善学生的困境?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很强,不仅要精通临床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和心理评估方法,还要熟悉精神卫生法、心理咨询伦理守则等各种知识。马千珉没有任何心理学背景,她认为,主要问题出在自己“专业能力不够”。

为此,2014年,马千珉通过努力考取了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此后,她又接触到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一种临床心理治疗法。她告诉记者:“这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我发现,做修复人心灵的‘工程师’,更能让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于是,她开始“浸泡”在萨提亚模式的课堂中。

为了学躯体动力分析,她自费到法国取经。她还利用暑假时间,到南京脑科医院精神科见了40多天。就这样,笔记记了几十本,车票用了无数张,她从普通学员成长为家庭治疗大师约翰·贝曼的助教。在此过程中,她吃了不少苦,却始终甘之如饴。在马千珉看来,“只有自己有光,才能照亮别人。”处理每一起危机案例时,她的每句问话、每次沉默的等待、每个当下的评估,都浸含专业考量、怀着仁爱之心,心中有数、如履薄冰地往前推进。

“做好学生成长的领路人”

“一个人在指责朋友时,他的真实心理是什么呢?”团体辅导课上,马千珉不断引导学生,用角色扮演等方式开展亲身体验,让隐藏在潜意识里的情绪浮现到意识层面,然后去觉察和改变。

马千珉介绍,来做一对一心理咨询的学生,基本是心理的困扰已无法自我调节了。“学生面对创伤时的压力和无助,让我很能感同身受。作为心理教师,我要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用自己真诚的爱去陪伴他们,帮助他们成长。”

“我觉得马老师会‘读心术’,她特别能读懂我们内心的想法,会疏导我们心里的情绪和困扰。”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赵环宇告诉记者,刚上大一时,他融入不了新环境,仿佛迷失在迷雾中,便在社交台上吐槽。辅导员看到后,陪他去向马千珉咨询。“一开始,我觉得心理咨询帮不了我什么。”赵环宇说,但随着马千珉的陪伴和倾听,他逐渐放下戒备说出内心的想法,从而感觉特别舒服。此后,赵环宇每周都去找马千珉。如今,他不仅年年拿奖学金,还成了校园广播站站长,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马千珉认为,如今很多大学生心理有困扰,却因各种因素隐藏着,“这样很危险”。为此,她牵头完善了校级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将纵向的“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与横向的学生处、保卫处、医务所等部门协同的危机预防管理机制相结合,信息畅通、职责分明地帮助青年学子。同时,她还牵头建立动态心理危机预警信息库,对入库学生实行一人一档、一生一册、一生一帮等跟踪管理与帮扶措施,确保心理危机高风险学生获得及时有效的帮扶。

“甘做心灵义工”

“我是在一个心理公益课上认识马老师的。”王惠是徐州一家企业的员工,孩子上高中时非常叛逆,家庭关系出现严重危机。她偶然参加了马千珉的线下工作坊,“3天的活动,马老师让我有勇气开始向内疗愈自己。后来,只要她在假期里开课,我都不错过。”现在,王惠的孩子顺利读了大学,家庭关系十分和谐。

多年来,在本职工作之外,马千珉会尽己所能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她时常利用周末时间,义务为特殊群体儿童家庭开展心理辅导,为特殊教育教师开设心理减压工作坊,举办职业能力素养提升专题训练等。她经常带着儿子,一起到徐州市自闭症成长之家、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和一些留守儿童家庭,做“心灵义工”,帮助特殊儿童解决困惑,让他们获得更好成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马千珉主动报名参加中科院组建的“启明灯”武汉线上心理援助活动,值守了8个月,为武汉中南医院的医护人员及家属提供心理辅导。她还连续3年前往徐州市沛县鹿楼镇刘饭铺小学开展精准帮扶活动,对学校的教职员工进行基础心理疏导、辅导等专业知识培训。

今年9月,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授予马千珉江苏“最美教师”称号。面对荣誉,马千珉说,她将继续在“心理学”这座大山上攀登,踏实做事,服务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