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修订的劳动课程标准有哪些内容?未来,劳动课应该怎么上怎么教?教育小新给您一一解读,快来看看吧。

一、课程性质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活动。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


(相关资料图)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二、课程理念

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1.坚持育人导向;

2.构建以实践为主线的课程结构;

3.加强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

4.倡导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

5.注重综合评价;

6.强化课程实施的安全保障。

三、课程目标

劳动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让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

四、课程内容

劳动课程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以任务群为基本单元,构建内容结构。

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其中,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劳动课程评价每周不少于1课时。

五、课程实施

劳动项目是落实劳动课程内容及其教育价值,体现课程实践性特征,推动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重要实施载体。

这里,教育小新给老师们三个方面的教学建议:

第一,项目设计:包括制定项目目标、选择项目内容、确定劳动场域、明确项目过程、提炼项目操作方法等方面。

小贴士1:

1.项目目标的制定要精确、具体、可操作,力求最大限度反映劳动项目实施的预期结果和学生身心方面的变化,注重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谨慎的有机融合。

2.选择项目内容时,老师们要把握不同学段劳动素养培养要求,围绕体现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十个任务群,合理选择和确定项目内容。

3.如何确定劳动场域呢?老师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项目科学、合理地确定劳动场域,包括劳动场所、工具设备、材料及劳动文化氛围等。

4.在明确项目过程时,可将其分为明确任务、劳动准备、制定计划、组织实施、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

5.在提炼项目操作方法时,老师们要充分考虑学生实践时可能遇到的困难、陷入的误区及存在的安全隐患,作出示范和指导,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确保劳动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二,项目安排;

小贴士2:

项目安排依据三大类劳动教育内容及十个任务群在各学段的分布设计,依据学段任务群所体现的课程内容要求,选择和确定所需实施的任务群,整体安排每个学段的项目。

一些工农业生产和工艺制作项目周期较长、耗时较多,需要持续地学习与实践,学校可以从实际出发,以学年为单位安排项目。

第三,项目开发注意事项;

小贴士3:

老师们在项目开发时要注意三方面问题:

一是要强化劳动与教育的有机统一。项目开发既要关注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学习,更要关注劳动价值的引领、劳动精神的培育。要结合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考虑项目的劳动强度和实施方式的适宜性,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劳动需求出发,筹划设计劳动方案,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完成真实、综合的实践过程,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要注重项目与其他课程的紧密结合。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灵活运用其他课程所学知识进行劳动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是要关注课外、校外劳动实践体验的有效拓展。充分利用课外、校外劳动实践场所,自主开发项目,满足多样化的劳动实践需求,将劳动教育与学生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丰富劳动实践体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