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帮助关键人物梳理现象,找到真正的问题。
变革初期,李子臣认为很多问题都是下面的干部和教师不给力、抱怨多导致的,然而,“爆破小组”看到的是,各层级岗位职责不明晰、校长有时会越级指挥,年级组长、副校长和校长思路不一致,教师纠结到底听谁的。“真正的问题是治理结构,而这问题的根源或许就是你自己。”“爆破小组”的校长们不掩锋芒。
当变革陷入胶着,“领导者”产生犹疑,“爆破小组”又成了强心剂。
“老师们关心的还是钱!”“因为有乡村教师补助,工资已经很高了。”在教师为薪酬方案吵得不可开交时,李子臣见到领航班校长汪正贵就大吐苦水。
“是因为老师们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被抑制了,所以只好在钱上计算得失。”汪正贵帮李子臣分析,“老师获得不了学生的认可,没有价值感,即使工资翻倍也不会真正快乐。改革就是要激发老师更高层次的需求。”
在山东青岛两所十一盟校工作的校长汪正贵、高仁辉,今年有一沓往返于青岛和北京的机票。他们经常是安排好学校的工作,利用周末甚至周中飞来北京,在李子臣的办公室一坐就是4个小时,从早上8点聊到中午12点,再马不停蹄赶回青岛。
察觉问题,做好沟通,也让不老屯中学的更多教师理解了变革。
从方案解读到个人发展,从课堂学生到家庭孩子,“爆破小组”的校长们几乎和不老屯中学的每一位教师都聊过了。从“你们自己学校很闲吗”,到“您来啦,快坐快坐”,不老屯中学的教师越来越感佩“爆破小组”的推心置腹。“啥也别说了,干吧!”教师李小敏说。
这样的沟通打开了一扇窗,涌进清冽甘甜的风,开阔了这些乡村教师的视野,治愈了他们的心灵,让越来越多的教师放下包袱,积极迎接变革的挑战。
变革带来了什么?
课程丰富了,教师有干劲儿了,学生有动力了
2021年暑假,学校大变样。
讲台撤了。黑板的高度降低了一些,为师生平等交流创造了条件。
办公室没了。每一间学科教室既是课堂,也是教师办公室,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地方,这样师生交往的频次就增加了。
礼堂的阶梯座椅也没了。腾挪出更多的空间让原本单一开会的地方变成了可以因需求而变的多功能空间。“下学期会开戏剧选修课,孩子们排练需要更大的空间。我们把灯光也换成更亮的,这里正好还可以当戏剧教室!”李子臣说。
教师的教研更是热火朝天。在教学楼的机房里,各个学科的教师在集中研发新学期的学习指南。十一学校送来了刚研发好的最新版课程资料以及贴心的指导和帮助。杨红粮现在是物理学科组长,在组织教师们编写本校课程资料时,他特别强调:“十一学校的资料很好,但还是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来使用,咱不能照搬,学生基础不同,最了解不老屯中学学生的还是咱自己。”
8月30日,不老屯中学的新学期来到了。
“摩尔曼斯克港”“Dream English Garden(梦想英语花园)”“九章书屋”……不老屯中学现在每一间学科教室都有了一个独特的名字,这里既是教室又是教师的办公室,部分教室下午会变身社团活动室,晚上是学生们的学科自习室。学科教室的墙上贴着一张近两米高的全年级课程表,每一个时段的格子里,都有密密麻麻六七种选项。
“你下节课教室在‘九章书屋’,走到头那间。”一到课间,新任初一年级主任李小敏就会走到一楼楼道里,在来来往往的学生中做“交通指挥”。
学生们从一个学科教室各自前往下一个,宛如一条海中的鱼,自如平滑地游过走廊,在群体中成长,又有着自己的方向。
这学期,为适应学生的多样发展,不老屯中学立足本地特色,借鉴北京十一学校的课程体系,初步构建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丰富、多样、可选择课程体系。
“我们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对差异比较明显的学科,比如数学、物理等进行了分层设计。”董汉良介绍,“关键在于形成能够支持因材施教的课程。分层教学其实在各地流行过一阵,但基本上课程都没变,只是按照分数的高低,把学生放到不同的层次里。分层课程的本质是要针对一类学生,从目标到内容到教学方式到评价方式的系统设计,这样的课程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不是仅仅为了提高分数。”
现在,不老屯中学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指南、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同的作业设计。对学什么、怎么学、在哪里学进行了整体设计,之前课上“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自由选择空间变多了,学生们的兴趣起来了,但导师得为学生的自由“保驾护航”。“自习我最适合选哪位老师?”“我这么选课行不行?”“怎么合理安排社团时间?”学生们向导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导师和学生们一起分析,帮他们找准自己的特点。学生还可以在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学后,根据自己的学科需求和特点“约见”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个性化辅导。
“老师,我觉得去数学1不好意思,数学2又怕跟不上……”新学期分层走班让苏苏有些纠结。针对她数学基础薄弱的特点,导师耐心地和她沟通,并告诉她,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特长,也许在数学里你是1,但是在英语或者历史、地理课程中你就是高层了。苏苏理解,原来选课走班就是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成为自己。她放下疑虑走进属于自己的课堂,她惊喜地发现老师的授课节奏比之前“满堂漫灌”更适合自己,老师还会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我今天举手抢答问题了!”课堂跟得上了,苏苏越学越起劲。
“木兰的剑应该是这样子的。”正在排练音乐剧《花木兰》的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道具。如今不老屯中学的体育课不再只是操场上跑步,音乐课也不局限于唱歌,独轮车、足球、篮球、飞盘、啦啦操、音乐剧、合唱、书法、中国画、服装设计与制作……各学科选修课琳琅满目。
“如何找准潜在客户?”“如何形成民宿的特色和竞争力?”“如何形成良性的经营模式?”劳动技术课上,学生们正为“民宿招标”讨论得热火朝天。密云区作为北京的生态涵养区,风景优美,旅游业是不老屯村的主流产业,不少学生家里就开着“农家乐”餐馆。但受到多种因素限制,村里的民宿水平目前仍有提升空间。不老屯中学的师生看准这个契机,将设计改造民宿作为本学期劳动技术课程的学习任务。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要,学生们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立项申请书、民宿设计方案和宣传运营方案。
“学习终于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了!”李子臣笑着说。从乡村特色出发设计学习任务,在真实的挑战性任务中,数学、语文、测绘、艺术、建筑、设计、商业、媒介素养不再是停留在书本上的字,而是在迁移运用中全方位锻炼着学生的能力。从做题到做事,从解题到解决问题,跨学科综合学习成为常态,核心素养的落地水到渠成。
教师们也变得干劲儿十足。
在李小敏和崔丽莉的地理学科教室,墙壁上贴着学生们用粮食拼成的中国地图、用吸管制作的降水量表、漂亮的主题手抄报……崔丽莉总觉得教室的布置还有改进的空间。看到李子臣便迫不及待地问:“这么布置行不行啊,校长?”“这是你的地盘儿,听你安排。”李子臣笑着走了过去。
“分层教学后是比之前工作量大了一些,但学生们眼里有光了!他们现在会围着我说好多举一反三的思考,叽叽喳喳,积极性特别高!”初三数学教师吕英芹笑着告诉记者,“看着学生们学通了,感觉真没白干!可能这就是当老师的幸福吧。”
被聘任为教务处主任的姜萍萍,抱着一沓表格:“现在我就是一线教师的‘服务员’。”教务、德育、学籍、防疫、印刷、报表、社团……大大小小10余项任务改革后都划归了教务处,确实压力很大,“不过,一边学一边做呗,还有好几位兼职的教师帮我呢”。
8月31日,开学典礼举行。
没有校长讲话、没有领导致辞、没有口号目标。不老屯中学建校时的老校长和第一批老教师被请来了,讲述了他们青春不老的奋斗故事。学生主持人落落大方,教师们真情流露,家长们殷切寄语。
在梦想银行启动仪式上,屏幕上飞快转动着全校学生的名字,台下的学生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停!”随着主持学生的一声指令,结果出炉,在掌声和欢呼中,3名随机选出的学生大声念出了自己的“梦想存折”——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乡村老师,用知识带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摄影师,亲眼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我的理想是一年后的中考取得好成绩,然后努力学习当一名医生,治病救人。”
“每个乡村孩子的未来都是珍贵的。”那一天,李子臣在心里,把这句话默念了无数次。
他又回忆起项目组一起制定战略、使命、核心价值观的场景:
“学校竭尽全力提升教师的幸福感,以利于教师竭尽全力成就学生的幸福感。”
“从差异中发现潜能,为多元发展不断创造机会。”
“培养有底气披荆斩棘、有勇气笑对人生的学生。”
他对这场改革的决心更加坚定了:不是为了把学校做成“京城名校”,而是要帮助坚守在乡村教书的教师成长,帮助留下来读书的每一个孩子成才。
那一天,李子臣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孩子们在校园里叽叽喳喳,阳光洒满了窗格,脸上出现了难得的舒展的笑。
他转过身对记者说:“其实变革永远在路上,只要是为了学生成长好,我有什么可怕的呢?对吧!”
(所有学生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