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和市场需求的契合度,把招生、培养和就业全面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打通产学对接,把大学的课堂引入到社会、企业中,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专业设置联动就业

对接现代产业体系和区域发展战略,紧盯市场变化、技术趋势、民生需求,科学分析产业、行业、职业、岗位和专业的关系,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同时,每年定期开展专业诊断与评估,将学生报考率、报到率、就业起薪水等关键指标纳入评估中,评估结果与次年招生专业和专业招生计划数挂钩。每年聘请第三方编制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结合专业评估结果和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五年先后停招14个专业,预警5个专业,新增8个专业。三年,专业第一志愿报考数与计划招生数比例均在1以上,均报考率为137%,均报到率为92.9%。

课程改革面向就业

一是课程内容对接岗位标准。重构了7个专业集群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遵循学生认知和成长规律,修订1000余门课程标准。二是课改对接一线教学。三年投入1500万元,立项建设来自一线的教学实践院级教改项目95个,院级以上在线开放课程立项400余门,支持18个厅级教改项目,形成了“两种理论、三级目标、四个流程”的课程建设和改革模式。课程建设和教改项目全面支撑了“三教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三是技能训练对接实战。不断探索创新现代学徒制培养、订单培养、定制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企业工程师和校内教师组建结构化教学团队实施教学,三年,来自116个企业的兼职教师承担了193门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毕业生实践能力沟通能力明显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四是拓展课程对接创业。课程建设专创融合,通过省级众创空间培育创新创业项目,推进创新创业孵化与融资扶持,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本领,三年来,学生获“双创”大赛国、省级奖励70余项,毕业生创业比例提高了3.1倍。

服务指导促进就业

一是改革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从行业认知、就业准备、职业入门等方面系统设计课程,组建由结构化课程教学团队,多层次全方位做实就业指导教育。二是“一生一策”“一生一档”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积极做好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帮扶指导。“牵稳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风筝线”典型案例入选教育部就业典型案例。三是采用智慧就业管理系统提高就业工作效率。实现了就业相关数据的采集、分析、推送和动态跟踪的实时、精准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机制建设确保长效

通过“就业—招生—培养”闭环式工作机制建设,各环节之间的有效联动确保了人才培养对市场需求的适应。一是定期的院、系两级招生数据分析、就业质量报告分析工作制度,让数据说话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压力感,招生就业的闭环反馈机制有效保障学生“入口旺、出口畅”。二是常态化的行业企业调研、在校生学情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工作制度,学业预警、学分置换、第二课堂学分等管理制度,助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三是招生就业工作专项绩效奖励制度,有效调动全员抓就业工作的积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