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人日报》报道,这几天,一则“公众号为有偿删帖造谣初中生渣女”的新闻冲上热搜。据警方介绍,这是一种新型网络犯罪,相关公司有着严密的分工和组织架构,在网络上恶意编造虚假信息,贬损青少年人格,破坏青少年名誉,使青少年在生活学中受到现实压迫,最终实施“有偿删帖”谋取非法利益。

目前,6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网络水军将罪恶的“黑手”伸向校园和孩子,令人不寒而栗。网络水军借造谣生钱的模式,正向所谓的专业化、协同化、产业化发展。面对新的网络霸凌形式,学校和家庭都要加强关注,帮助孩子拿起法律武器,勇于面对。

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现有9.4亿网民中,10岁以下的小网民占了3.5%,儿童媒介使用的低龄化愈发明显,且与成年人产生了新的知识鸿沟和代际关系。随着万物皆媒(网)逐渐成为现实,作为数字“原生代”的当代青少年,已经快速、有效地参与到当下的新媒体传播环境中来,深受着媒介环境的影响。

学会和使用新媒介的能力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媒介获取有用信息也是信息社会的基本技能。无论是传统媒介还是新媒介都给人类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利益,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新媒介出现后,“双刃剑”现象也随之出现。比如,网络上不良信息、网络诈骗、网络欺凌也扑面而来。正如新闻所报道的,网络水军将罪恶的“黑手”伸向校园和孩子,网络水军借造谣生钱的模式,正向所谓的专业化、协同化、产业化发展。

面对新媒介环境下的这些新问题,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和警觉,防范网络霸凌侵害青少年。做好网络霸凌防范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监护人,在对孩子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过程中,家长要从传统的严格管控思维中转变成循循善诱式的正面引导,让孩子快速掌握怎么用,如何用。二是学校层面必须做好新媒介环境下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学校教育自始至终是媒介素养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必须努力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三是社会层面必须建立相应的媒介管理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媒介管理层面做好“把关人”,创建良的媒介环境,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四是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做好舆论宣传工作,一方面是正确使用媒体、全面提升公民媒介素养的宣传;另一方面做好防范宣传,让诸如网络霸凌新型违法犯罪活动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作者:林喦,系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