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高校教师聘用机制、推进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破除论文“SCI至上”……近期,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接连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进行了系统深入部署。1月27日,教育部召开2021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有关情况。
“当前,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正在大踏步前进,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建设一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教师队伍,还需要不懈努力。‘十四五’期间将持续破除教师发展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实现教师队伍从基本支撑向高质量支撑转型。”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说。
全面系统部署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一个全面系统部署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发布会上,任友群详细介绍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
该《意见》强调,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强化教师“四史”教育,在一定周期内做到全员全覆盖;要推进常态化师德培育涵养,将各类师德规范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全员培训必修内容;要落实师德第一标准,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招聘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导师遴选、评优奖励、聘期考核、项目申报等的首要要求和第一标准;要严肃师德问题查处,建立健全师德违规通报曝光机制,依托政法机关建立的全国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库,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要完善教师思政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充分发挥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统筹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同时,破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需要针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拿出更有力的举措。
“该《意见》要求把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推进教师聘用机制、编制岗位管理、职称制度、薪酬制度等4项改革。”任友群指出,该《意见》要求把细化落实教师评价改革作为关键路径,以破“五唯”为导向,破除论文“SCI至上”,建立考核评价结果分级反馈机制,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强化教学业绩和教书育人成效在绩效分配、职务职称评聘等中的比重。
为提升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强化机制体制保障,该《意见》强调,要完善教师发展培训制度,建设高校教师发展平台,强化青年教师培养支持,鼓励高校扩大博士后招收培养质量,建立青年教师的多元补充机制。
“我们鼓励高校对优秀青年人才破格晋升、大胆使用,用多种方式切实解决青年教师后顾之忧,全力支持青年教师成长。”任友群说。
发布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副司长刘冬梅解读《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时指出,要健全制度体系,在保持高校教师现有岗位类型总体不变下,设置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等岗位类型,高校可根据自身发展实际,设置新的岗位类型;要完善评价标准,严把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核,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要结合学校特点和办学类型,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师,实行分类分层评价。
“还要落实自主评审,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高校自主制定教师职称评审办法、操作方案。”刘冬梅介绍,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探索实行教师职务聘任改革,设置助理教授等职务。
建设高素质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
开展10项技术服务项目,获国家专利10项,培训教师9000人次……2019年,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入选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后,短短两年时间成果丰硕。
“在两年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领域,从师资队伍、课程改革、模块化教学、协作共同体等方面多措并举,切实做好团队建设各项工作。”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高喜军说。
2019年5月,教育部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聚焦战略性重点产业领域和民生紧缺领域专业,经过3年左右的培育和建设,打造360个满足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实际需要的高水平、结构化的国家级团队。
任友群介绍,目前首批立项建设的国家级职教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覆盖了全国27个省(区、市)122所高职院校,示范引领了新时代高素质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了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
“‘创新团队’重点开展了全员培训、在线培训、多方协作、设置专项课题、做好示范引领等5个方面的建设。”任友群举例说,在全员培训方面,遴选清华大学等18家培训基地,分专业领域开展组织培训者培训研修,累计培训30余批超过3.5万人次;在线培训方面,委托同济大学在线开展德国职业教育专题培训,委托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创新团队异地同步线上培训,累计培训3万多人;在多方协作方面,分领域建立19个协作共同体,开展协同研修600余次;在设置专项课题方面,设置重点专业课题123项,推动122家高职院校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在做好示范引领方面,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对接本区域重点专业集群,目前已建立229个省级创新团队、1200余个校级团队、40余个省内团队协作共同体。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成效显著
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2020年全国平均超过80%,9个监测省份师范生生均经费2019年比2018年提高了7.4%,报考教师资格证书考试人数2019年比2018年增长38.5%……发布会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于发友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落实第三方评估情况。
3年来,评估组对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评报告的深入分析、9个省份及其51个区县的重点监测和1万余份教师问卷分析,形成了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显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成效显著。”于发友介绍,评估报告显示,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得到加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有效夯实,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纵深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治理生态更加优化,教育投入优先向教师队伍倾斜,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
数据显示,2019年报考教师资格证书考试人数比2018年增长38.5%。高考成绩前30%的学生报考师范专业的比例由2018年的18.3%提高到2019年的33.4%。“新教师岗位竞争明显加大,个别地区数十人竞争一个岗位常态化。”于发友说。
针对当前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在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教师实际获得感尚需加强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于发友表示,下一步,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主体责任,尤其是省级党委政府的政治责任。积极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进一步减轻教师负担,形成教师减负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