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目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理解P型掺杂和N型掺杂;

2.理解二极管的基本属性。

首先,为了把门槛降低到小学二年级,我们先对电流建立一个很简单很直观的认识。例如下图就是一个很简单的电路。图中那个带叉叉的圆圈一般指的是小灯泡,也就是一个抽象的用电器,具体干啥不是很重要。图下边那个一长一短就电源,一般约定,短的一边是负极,长的一边是正极。

电流,可以简单理解为电子的定向移动。电子从电源负极跑出来,溜了一圈又从电源正极回去。我的这个图的绿点点就是表示电子,箭头就是电子运动的方向。现在这个电路中的电子在电压的驱动下,动起来了,电路导通,灯泡亮了。OK,我手动划出第一个重点:电路导通,就是器件中的电子可以在电压的驱动下动起来。

接下来,我们很自然地就会问,那啥情况下能电子可以动起来,啥情况不行呢?这个我们就要去看化学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了。一般来说,如果核外电子被安排得明明白白,那就不能导电;如果核外电子约束比较松,可以到处溜,那就可以导电。这里所说的“安排得明明白白”指的就是最外层核外电子数达到8个(至于为什么是8个,为什么8个就稳定了,这个可能要去求解薛定谔方程才能知道,咱们先不管,就当是地球online的设定好了)。我们现在先看看这仨元素:

5号硼元素B、14号硅元素Si和15号磷元素P,元素的序号就是说元素平时有几个核外电子。例如14号的硅,就是有14个核外电子,最里边俩电子,然后8个,最外边4个,就是中间那个示例。硼元素和磷元素同理。我们暂时只关心最外层电子,可以先这么表示:

最外层电子分别是3、4、5。诶,那这仨核外电子都不是8个,是不是都可以导电呢?其实并不是,电子这玩意就很神奇,当一堆硅元素垒在一块,就会发动“秘技-共用电子对”,就像这样:

硅元素外边的4个电子,会和周围的硅元素共用,既是你的又是我的。上图的圆圈可以理解为硅元素的边界,一个圆圈内都有8个电子,诶嘿,这就稳定了,然后坏了,这就不导电了。然后我们很容易想到,如果换个元素呢,比如掺点磷元素,就像这样:

磷元素和最外层电子有5个,这样就会多出一个来,就是红色箭头指的那个。这一个孤零零的电子就可以到处溜达的,如果没有电压,那就是随便溜,电压一加上,就可以定向移动,电流就有了。相应的,我们也可以掺杂硼元素,然后就变成这样的了:

导电,既可以是多一个电子,也可以是少一个电子。因为这样,旁边的电子就可以溜过来补位,然后旁边的旁边可以再过来补位,以此类推,电子还是可以动起来,还是可以导电。

刚刚说得那个,在硅中掺了磷元素,有一个负电荷可以到处跑,我们称之为N型掺杂。相应的,在硅中掺了硼元素,也就是有一个空穴到处跑,我们称之为P型掺杂。现在分别用这样的灰点和绿点来表示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可以注意到,它们都是可以导电的:

最后就好玩了,如果我们把这俩拼一块呢?这玩意叫PN结。这个PN结的P区本来就有空闲的电子到处溜,N区本来就有很多空位想要电子,诶嘿一拍即合,开溜,就会这样:

电子忍不住偷偷溜过去一点之后,P区就会带上一点负电荷,相应的N区就会带上正电荷,P区带上负电荷,然后这俩玩意就内建电场了。照理说,带负电荷的玩意和带正电荷的玩意搭到了一块,电子就会从很自觉地从负电荷的P区溜到正电荷区N区,但是呢,PN这个结构,又使得电子特别想从N区溜到P区。电子呀,它就很矛盾......

我们知道,一般的电路呢,电子会从电源负极出发,经过用电器,跑一圈,回到电源正极。所以如果让电源配合一下PN结呢,也就是把负极接到N区,把正极接到P区,这样一来就顺了电子的意,它也不用纠结了,就可以欢快地跑起来了,也就是有了电流,电路导通了。

同理,如果我们逆着电子的意接电路,反过来,把负极接到P区,把正极接到N区。也就是说,原本电子想要从N区溜到P区,但是电源却想要让电子反着溜,电子就很难受(bushi)。于是,电路就无法导通了。

至此,我们成功建构了一个好玩的东西,可以单向导通的元器件,也就是二极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