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无论城区还是地处僻远农村的中小学,基本都建有图书馆或图书室。但是,图书借阅率不高,成了不少学校的“通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有机构曾对全国6省市169所中小学万余名学生和150多名图书管理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结果表明,学校藏书数量与种类不足、藏书质量与结构不够科学合理、专业化队伍匮乏、管理服务水平不高等现象较为明显,特别是图书借阅量偏低现象极为突出。数据显示,23%的学生每周访问图书馆的次数为0,48%的学生每周访问图书馆的次数为1—2次。
我曾对本地区8所小学图书馆管理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发现一些学校根本没有开放图书馆,许多学校的图书馆利用率甚至不如班级图书柜,图书借阅记录造假突出。梳理调研资料发现,图书馆成为“摆设”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比如学校对图书馆建设缺乏足够认识,图书过于老旧,学生不感兴趣,图书内容不符合阅读标准,师生缺乏阅读内驱力,图书管理员专业能力较弱,管理服务水平不高等。
中小学图书馆是学校文化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场所,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是中小学生的良师益友,对中小学生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热切希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给予图书馆足够重视,在经费投入、人员培训、管理提升等方面下足功夫。
一要加强资金投入。各校要根据时代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与阅读兴趣采购新书,着力改变藏书质量与结构不够科学合理的弊端,同时要紧跟时代步伐,购买电子阅读器、触摸屏、平板电脑等,为学生检索借阅图书和开展数字化阅读提供便利,而要做到这些需要学校投入足额的经费。
二要提升管理水平。各校要加快传统纸质管理向数字化管理的转变,改善图书借阅程序的烦琐迟慢现象;要针对学生在校活动作息时间合理有序安排学生借阅时间段,增加图书馆开放时间;要合理优化、调整、聘请图书管理员,提高图书馆管理员专业化水平,尽可能聘请专职管理员,同时保持人员稳定;要加强图书借阅数据对比分析,为有针对性添置新书和改善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三要打破传统思维。各校要彻底改变图书馆建设的固有建设格局,把图书馆办到教室、走廊、楼梯旁……让学生能随时随地与书籍亲密接触;要创造性通过图书漂流、学校间图书共享、与本地公共图书馆合作等方式互通有无、共享图书,丰富图书资源;要紧跟形势,重视数字化图书资源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把电子化阅读引进学校;要积极鼓励本地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益组织和公民个人参与图书馆建设,开展图书捐赠活动。
四要加强督导考核。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图书馆建设与管理工作纳入学校考核体系中,督促学校提升管理应用水平。各校要健全图书馆管理制度,从图书采购、开放时间、借阅程序、报废处理到人员配置、服务评价等确定一套可操作的考核办法;要积极组建由上级相关职能部门、学校领导和学生代表、家长代表为成员的考核评价小组,督促学校加强图书室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五要落实“双减”政策。各校要严格落实“双减”要求,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正向激励和引导师生爱上读书,给学生留够充足的阅读时间,帮助他们从优秀经典文化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同时积极创建书香校园,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评选阅读之星,营造积极向上的阅读氛围。
(作者单位系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教育局教研室)
《中国教师报》2022年09月28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