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萌 袁因)4月2日,中国教育报刊社品牌中心和重庆大渡口区教委联合主办的“创建重庆‘大渡教育’高质量发展品牌示范区”线上研讨会,与会专家对区域集团化办学各抒己见。

本次会议作为“创建重庆‘大渡教育’高质量发展品牌示范区”工作的先声,结合重庆大渡口区区情,聚焦大渡口区集团化办学现状及问题,以线上研讨的方式,邀请多位业内著名专家学者、知名校长在线交流,释疑解难,以对后续的创建工作提供指导意见。

会上,大渡口区教委副主任李长彬首先对全区集团化办学情况作了总体说明。2018年,大渡口区内仅有一所独立建制公办幼儿园,如今,依托5所优质公办园组建的五大幼教集团,发展出23个办园点,让当地居民享受到了更优质的教育服务。义务教育阶段,大渡口区内集团化办学与学校发展共同体的覆盖率达到77.4%。“集团化办学作为一种快速提升区域教育质量新的办学方式,作为推动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带来了区域教育整体供给模式的变革。”李长彬介绍道。

高速发展之下,大渡口区集团化办学也面临机制创新不足、教师储备紧张、精细化管理不够等诸多问题与挑战。大渡口区幼教集团总园长赖天利与大渡口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李竹作为集团总校校长代表,分别介绍了集团的办学基本情况,并向专家提出了相关问题。

“就集团化办学的战略任务而言,优质均衡是它的选择,资源重组、以强带弱是它运营的模式……要深化一体化模式,实现优质要素的统整”,重庆市教育评估院教育评价研究与数据中心主任陈瑞生建议,充分发挥已有有效经验,指导未来集团化发展。

杭州市春晖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田冰冰分享了本集团校的发展经验。“集团化办学中团队能否聚沙成塔,依靠的是价值引领和有序建设。”

“我们一直的行动逻辑是先做起来,再做精彩,主动建构、积极迭代。”学校发展与创新研发咨询顾问李茂认为,一所学校的活力最终体现在每一个教师的活力激发,每一位教师都是潜在的创造者和创新者。集团化办学,要突破“资源”和“做大”的悖论。

“在人人都有课题的氛围下,要深入思考,如何通过课题研究助力教师发展、内涵提升。”国家督学、原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刘可钦认为,“集团化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老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办学理念办学精神有一个积累积淀的过程,管理的方法手段有一个调整适应的过程。方法手段的学习相对比较简单,情怀责任的培养相对比较困难。”时代楷模、贵州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立群认为,不要迷信所谓的“高招”,要遵循内生发展规律,在集体的备课、磨课、上课、听课、评课这样的基本功上下功夫。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建议,集团的管理规模不要超越有效的管理半径。他建议,相较于关注行政上的集团化,一个“为所有老师、所有学校均能使用的、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平台”具有更大意义。

重庆大渡口区教委主任伍平伟表示:“我们将以建设教育强区为目标,以集团化办学为路径,用心用情,精耕细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