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自家种的水稻足够吃,但广东汕尾市陆河县洋岭村的稻农还是喜欢到超市买村里产的米吃。村里稻农收下来的稻谷,经过脱壳打磨、精美包装后,摆上超市的货架售卖。
在2019年前,苦于梯田作业劳动成本高、知名度低,再加上销售渠道有限,稻农们种的水稻基本靠自产自销,即便卖得出去,交易量也不大,种种因素导致洋岭村的大米“养在深闺人未识”。
变化始于2019年,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广东农工商职院)商学院在洋岭村调研时发现,洋岭村梯田土壤中硒含量较高,产出的大米营养成分高,有较高的商业价值。
“很多优质的农产品都面临销售渠道、品牌塑造等方面的难题,好东西卖不出好价格。”商学院副院长覃聪介绍。为了让洋岭村的大米“叫好又叫座”,学校市场营销专业群发挥专业优势,为洋岭村量身定制营销方案。
营销专业群以精准营销方式,打通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师生团队以土壤中硒含量较高为产品特点,打造“富硒大米”品牌。同时考虑到产品优质但产量低,就走“精品化”路线,一改以往五六十斤一袋的大包装,采用小袋装,还为其设计了产品包装。富硒大米的销售渠道也与传统的超市铺货方式不同,主打母婴渠道。一套“组合拳”下来,洋岭村富硒大米的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农村流通产业滞后是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为助力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职院通过构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群,搭建农产品流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农产品精准营销研发中心,面向乡村和中小微企业开展培训等,多措并举推动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020年8月,在学院的帮助指导下,洋岭村成功入选广东省首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获得40万元农产品建设资金。2020年12月,覃聪带领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新农人”师生团队,通过直播带货、产品溯源、社群分发等形式,帮助洋岭村拓宽农特产品销路,让“土货”插上“电商翅膀”飞出大山,助农增收,直播期间累计观看人数达10.5万人次。团队还在当地进行采风、拍摄短视频等,提高农产品知名度。
为进一步助力垦区发展,商学院市场营销教师党支部与广东农垦红星农场菠萝产业园区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将学校的专业建设资源与农场的产业发展资源对接,服务乡村振兴。2021年4月,在商学院党总支书记孔繁正的带领下,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来到红星农场菠萝产业园开展共讲党课、直播带货活动,助力红星农场著名品牌“红土金菠”销售。最终实现销量近1500斤,业务收入近15000元的销售业绩。
广东农工商职院还选派10多名专任老师到垦区挂职,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2020年8月,该校营销专业教师吴春、郑晓笑等4人分别到红星农场、织篢农场等地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挂职工作。挂职期间,教师们深入农场一线实地调研,利用专业特长为农场的发展添砖加瓦。郑晓笑针对所在农场产业发展方向,完成“智慧农场互联网+产业”——鲜绿社区生鲜店的调研报告。
目前,广东农工商职院农产品流通综合服务平台已正式提供农产品流通相关服务,上线农产品信息品种超过50个,达成农产品相关交易超10万元。学校还培训农垦职业农工、农垦基层农技推广指导员、农垦行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及各类社会人员6705人;面向下岗失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开展“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计划”,培训447人。(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紫欣李金保 记者 刘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