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几年越来越被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的目的不仅是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而且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心理倾向,使所有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传统的心育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武汉理工大学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发展需求。积极心理学作为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心理学领域出现的新思潮,其核心理念是关注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观点十分适用于武汉理工大学心育。

武汉理工大学确立了做好心育的目标,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通过组建并整合优质的心理咨询师队伍,帮助大学生排忧解难,针对大学生负面心理问题给予正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达到了心育的目的,效果显著。

全天候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武汉理工大学心育通过多年探索与实践,特色鲜明。第一,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系统、完整知识结构的体现,展现课程教育的实践特点,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第二,顺应就业导向,在教学管理中,通过学生心理素质强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身心健康环境;第三,主动营造市场竞争环境,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通过多样化心理健康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实现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的目的。

全过程短程整合取向心理咨询

武汉理工大学对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共3个学期的短程整合式心理咨询效果进行评估。所有数据取自日常工作数据库,纳入标准:1.短程,咨询8次以内;2.整合式,咨询过程整合各流派与技术;3.同意数据用于研究。本研究共965例咨询数据符合筛选要求,其中909例前测数据完整,667例后测数据完整,640例前后测的数据均完整。为尽可能呈现数据原始情况,研究纳入全部965例咨询数据4261次会谈。个案均次数为4.42±3.17次。其中男生229名,女生736名,均年龄22.31±2.92岁。所有调查均配合研究,并填写了知情同意书。

结果显示:学生在咨询前60.6%有创伤问题,59.3%有轻微焦虑症状,49.6%有抑郁症状,51.4%一般能力较弱,48.3%幸福感低,6.5%有针对自己的危机,1.8%有针对他人的危机。除危机外,咨询后其他维度超临界分的比例均下降,其中焦虑、抑郁、创伤问题分别下降至14.5%、12.1%和22.8%。对自己危机下降至原有的1/3,对他人危机比例略上升。CORE-OM各维度前后测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除对他人的危机外,咨询后学生幸福感、问题/症状、社会功能、对自己危机等维度均分均下降。在640例有效样本中,有338例达RCI。其中239例咨询后降至临界分以下,且达RCI,即恢复心理功能;仅38例未达RCI。63例咨询后未能降至临界值以下,但达RCI,即情况改善;36例初始即未超过临界分,但达RCI,即心理功能有效提升。

武汉理工大学心育中心通过对相关案例归类诊断,究其原因:

其一,不同别心理健康的差异。为了探索不同别,分别对男生、女生被试的UPI量表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两种情况下男女生在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极其显著,男生普遍比女生低,心理问题出现率更低一些。

其二,家庭因素对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父母关系。父母关系是否和谐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对武汉理工大学存在心理问题大学生父母和谐程度进行调查。2.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主要分为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溺爱型四种。该研究对武汉理工大学学生的教养方式进行了调查,绝大部分为民主型。为研究家庭教养方式对存在心理问题学生的影响,将专制型、放任型、溺爱型划为非民主型,与民主型作为两个分组进行独立样本检验,结果发现非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与民主型差异极其显著,民主型家庭被试心理健康程度更好。

全方位设计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模型

(一)教学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训练需求是有效解决学生(间)存在的心理冲突,建立成熟的合作关系。运用情景模拟或情景再现,帮助团员通过角色扮演或事件再现,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和处理冲突情景,学会在团体倾诉不良情绪体验,学会接纳自我和他人。课堂教学氛围构建分为:虚拟教学情景构建,如教学教具(实体、多媒体资源,PPT,视频,音乐等);心理剧情景构建,如剧本、导演、演员、观众设置。

(二)教学规范阶段

规范阶段学生、师生之间彼此信任接纳,愿意让别人了解自己,愿意改变自己。教师展开课堂主题阐述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在知识熟知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实践运用的流程与方法。以现场为中心,以现场实物为对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进行主题教学,帮助学生塑造完整的心理学观念。武汉理工大学着力提高大学生心育水,为学生提供规范的心理咨询服务,多年来武汉理工大学在心育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完善的心理咨询体系,成绩斐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