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引领全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践行新课标导向的教学转型,促进学校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阶段性成果验证与推广,探讨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5月9日下午,成都市青羊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同课异构研究活动在成都市新华路小学举行。青羊区教科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黄卫仪老师、全区道法课专兼职教师、思政课教育工作者,共5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深耕·教学转型展风采
《当冲突发生》选自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成都市新华路小学郭红霞老师和马莉琳老师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解读教材,分解难点。两位老师首先就“异构视角”进行说课,接着分别从“生活化”和“情景化”出发呈现出两节课例。
郭老师以“融入生活”为视角,还原学生生活真实事件,通过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串连整堂课。在“生活回顾—角色体验—思维辨析—冲突还原—时光倒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明冲突、知方法,真切感受“化干戈为玉帛”的美好。
马老师则基于“创设情境”推进课堂,重点依托“情境观察—感知冲突—查找原因—寻求方法—解决冲突”的教学思路和孩子们一起在角色扮演的体验中,在层层深入的全班互动中,充分生成,让学生收获解决冲突的办法。
两位老师在新课标理念引领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突出问题导向,立足学生本位,关注学生问题解决的实操方法,发挥了道德与法治学科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
赋能·专家解读明路径
黄卫仪老师高度认可了两节研究课,他提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要基于教材,结合学情,精心设计课堂活动;突出课程特点,发掘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引导学生反思日常的道德行为,激发学生对道德品质的自我追求,最终实现学生道德价值的体现。
联动·研思结合促新行
两节课后,来自全区的道法教师争相评课。两位老师的课堂从学生生活出发,重视学生思维培养,注重体验化教学,关注冲突问题的闭环,彰显了本次教研活动的创生价值。
本次活动唤醒了教师在新课标引领下,变“教本”为“学本”的意识,提升了老师们的教材解析能力,更好地助推全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研究。新时代道法教师定将朝着立德树人的方向不断深耕,帮助学生实现道德生长,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魏雅莉 通讯员 温馨 蒲会平)
成都市新华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