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自2019年提出’数字化转型’以来,经过4年的转型发展,数据基础能力进一步夯实,数字化转型场景和数据应用建设成效显著,数字化渠道能力大幅提升。随着我行各主要项目群的推进,规划期内我行数字化的营销能力、运营能力、风控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5月10日,成都银行(601838)行长王涛在该行2022年度暨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资料图)

面对多种风险交织、多重困难叠加的复杂局面,2022年成都银行(601838.SH)在新一轮战略规划的开局之年,部分主要指标再上新台阶并实现了里程碑式的突破,交出一份高质量发展答卷:总资产超9000亿元,营业收入超200亿元,归母净利润超100亿元。

4月25日,成都银行发布的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该行总资产为9176.50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9.43%;存款余额为6546.52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20.31%;贷款余额为4878.27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25.20%。

业绩方面,2022年成都银行实现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02.41亿元、100.42亿元,增速为13.14%、28.24%,均位居上市城商行第一梯队。

与此同时,成都银行资产质量持续向好,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22年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分别为为37.8亿元、0.78%,连续两年实现“双降”,其中不良率连续7年下降。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正向更高规模量级与更强管理能级的新发展阶段全力迈进。”成都银行董事长王晖在年报致辞中表示,目前该行已经构筑起零售负债业务、实体企业业务、政务金融业务“三大护城河”,经营特质已初步显现。“新发展能级下,如何乘势而上培育形成更多新动能,是时代和实践对我们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新课题。”

同日发布的今年一季报显示,成都银行各项指标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总资产为9851.45亿元,较去年末增长7.36%,距离万亿规模战略目标仅剩一步之遥;贷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为5444.06亿元,较去年末增长11.60%;存款余额突破7000亿元,为7146.80亿元,较去年末增长9.17%。

王涛在年报致辞中表示,跨入万亿级行列,不仅仅是资产规模的跃升,更意味着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跃上新的台阶,彰显更强的经济韧性和更大的发展潜力,为该行下一步高质量发展开辟更大空间、注入更强动力。实体业务支撑可持续发展

当前,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势如破竹,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医药健康等世界级和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正在区域内起势成势。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作为一家地方法人银行,近年来,成都银行坚持在服务区域发展与社会民生中创造金融价值。

“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在产业链、创新链各类要素中的枢纽作用,成为了我们当下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考量。”王晖表示,目前实体业务已经成为支撑该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该行也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伙伴银行。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纵深推进,我们依托于地方经济的强劲脉动,在最适合自己的方向上坚持坚守,聚焦产品、服务和管理,不断筑牢可持续发展能力。”王涛在业绩发布会上也介绍。

据了解,2022年成都银行积极融入区域产业发展关键环节,精准响应实体客户需求痛点、难点,依托专项政策、专属产品、专营机构、专业团队“四专模式”,为制造业企业、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实体企业提供专业金融服务。

例如,在公司客群方面,成都银行坚持开展实体攻坚行动,以重点领域为突破,以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为基础,以精准营销为抓手,积极开展营销名单提质扩容,在招商引资、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等方面持续发力,大力提升目标客户转化率,全力推动实体客群上量。2022年该行对公存贷款增量蝉联成都市金融机构“双第一”,对公存款增量位列四川省首位。

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也实实在在的体现在财报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贷款余额为4878.27亿元,贷款增速高出总资产增速近6个百分点,贷款余额占总资产的比重为53.16%,较2021年提升2.45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该行贷款余额升至5444.06亿元,占总资产比重进一步提升至55.26%。

具体来看,2022年成都银行实体业务在对公业务存贷款新增中的贡献占比均超过50%,其中科技金融业务余额、增量位列全省金融机构“双第一”,成都市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和科创板上市企业服务覆盖率分别达80%、94%,成功发行四川首单专用于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绿色金融债券。

持续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能力,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普惠贷款同比增幅达到54.2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普惠贷款加权利率4.05%,当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年化利率低于当地同类机构平均水平。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制造业小微企业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1.93%、27.96%。

值得一体的是,成都银行还通过“深入行业研究、设立专营机构、创新专项产品”促进文化金融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文创金融服务之路。截至2022年末,该行文创类信贷余额同比增幅为24.80%。“大零售”转型积厚成势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迈入高质量,居民消费需求和财富管理需求不断增加和更加多元化,银行业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加大对“大零售”业务的发展力度,不少银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成都银行便是其中之一。

早在2018年,成都银行就提出了“大零售”转型的发展目标,过去5年来,该行“大零售”业务不断取得新突破、绽放新亮点。

“我们愈发清晰地洞见到,在成渝地区逐步成为全国人口流入新目的地、成都连续14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的背后,蕴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这正是该行不遗余力推进’大零售’转型的初心。”王晖表示。

据了解,2022年成都银行“大零售”转型稳健推进,零售负债业务贡献度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保持领先。客户分层经营体系、零售产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大零售“1+4”系统的建成投产,为获客、活客、提客、留客提供了强有力的营销支撑。消费金融业务模式不断完善,AUM规模快速增长,业务结构不断优化,为构建该行业务发展的“护城河”和提升增速“新动能”迈出坚定一步。

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个人贷款余额为1069.97亿元,较2021年末的982.12亿元增加87.85亿元,而2018年的增量仅8.92亿元;个人存款余额为2737.44亿元,较2021年末的2099.92亿元增加637.52亿元,而2018年的增量仅151.35亿元,同时占比也从2018年末的32.88%提升至2022年末的41.82%。

对于上述存款数据,有成都银行人士表示,该行零售负债业务领域逐渐形成了独有竞争优势,成为成都地区居民信赖的主账户银行,2022年成都本埠储蓄存款增量首度位居成都地区第一。

“伴随着近年来我行个人存款占比的持续提升,对存款成本的结构性影响呈现边际递减。与此同时,随着上年下调挂牌利率的逐步释放,以及我行打造成都地区居民信赖首选主账户银行及提升实体业务综合贡献等一系列战略的深入推进,对我行存款成本管控形成支撑。”王涛在业绩发布会上进一步介绍。

在坚持零售转型的同时,成都银行还注重系统赋能并重,聚焦总量拓展与结构优化。据了解,2022年该行在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持续深入推进系统赋能,进一步扩充数字化人才队伍与手段,提升数字化运用能力,持续丰富数字化运营手段,完善大零售系统功能;二是持续打造线上“1+N”场景,围绕居民生活方方面面做好特色营销、精准营销,持续提升客群粘性和价值;三是多措并举壮大个人资产业务规模,保持个人按揭贷款、个人消贷业务稳健提升;四是完善财富管理产品服务矩阵,加速形成“财富管理银行”口碑。

“2023年,我们将坚持涉政稳定和实体攻坚并重,进一步发挥公司投行业务“压舱石”作用;坚持精准营销和普惠金融并重,持续做强做优小微金融服务;坚持零售转型和系统赋能并重,纵深推进大个金业务实现新跨越;坚持扩量增收和提质增效并重,全力保持盈利稳定增长;坚持合规管理和风险防范并重;不断筑牢风险合规防线;坚持精细管理和保障支撑并重,进一步厚植发展根基。”王涛在年报致辞中表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