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六号物资装载能力提高至7.4吨,是世界现役运输能力最大的货运飞船。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于5月11日5时16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交会对接完成后,天舟六号将转入组合体飞行段。
天舟六号是一艘改进型货运飞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一样的天舟六号
5月10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由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随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随着天舟货运不断向太空“发货”,大家对天舟这个“太空快递员”已经不陌生了,但此次发射的天舟六号是改进型飞船,不仅是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发航天器,也是天舟六号到天舟十一号组批生产的首发货运飞船。那么,天舟六号与以往发射的天舟系列飞船有何不同呢?
天舟货运飞船采用货物舱和推进舱两舱设计,货物舱用于运输各类物资,推进舱作为飞行任务平台,主要配置推进、电源、测控通信等平台设备,为飞行器提供动力、能源与通信功能,并装载空间站补加推进剂。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了解到,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货运飞船系统扎实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将全密封货运飞船拓展为标准型(8 个贮箱)和改进型(4个贮箱)两种状态,根据空间站补加推进剂上行需求选用。
改进型全密封货运飞船拓展了全密封货运飞船型谱,提高了密封舱货物装载能力,使货运飞船发射频次得以由2年4发降低至2年3发,切实提高了空间站工程综合效益。
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为改进型全密封4个贮箱状态,以天舟五号为基线进行了改进,将原非密封的后锥段更改为密封舱,以扩大密封舱装载空间,提高密封舱货物上行能力;取消了一层贮箱,原后锥段舱内设备调整至推进舱。
改进后,密封舱货物装载空间提升了24%;装载能力由5.5 吨增加至6.7吨提升了22%;整船物资装载能力由6.9吨提高至7.4 吨,上行载货比由 0.51 提高至0.53。
载货比是指货物重量占整艘飞船的总重量的比例,是考核货运飞船的一个主要指标,载货比数值越高,说明飞船运载货物的效率越高。形象地说,作为一艘货运飞船,其硬核能力——货物装载能力显著提升,首次突破了7 吨,是一艘吨位更高的“货船”。
与以往的标准型货运飞船相比,包括天舟六号在内的改进型货运飞船的总运输能力和上行货物运输能力大幅提升,成为世界上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在轨支持能力最全面的货运飞船。
据悉,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承担了天舟货运飞船电源分系统、对接机构分系统、推进舱结构与总装、测控通信子系统、总体电路分系统推进舱电缆网的研制工作。
在结构外形尺寸不变的前提下,八院货运飞船研制团队 对推进舱内外设备进行了重新设计布局,充分利用前期5艘货运飞船试验成果的大数据分析,同时借助数字化手段优化研制流程,在短时间内成功将原位于货物舱后锥段的近30 台设备移至下方推进舱,为货物舱释放了珍贵的装载空间,让天舟货运飞船在实现运输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充分保障我 国空间站的长期在轨稳定运营。
天舟货运飞船被外界亲切地称为“太空快递小哥”。
装载了约70千克的新鲜水果
与载人飞船主要执行航天员天地往返不同,货运飞船的主要任务有三个:一是为空间站上行运输和在轨存储、补给物资;二是为空间站存储和下行废弃物资并受控落入预定区域;三是配合空间站进行组合体轨道和姿态控制,协助开展适应货运飞船能力的空间应用和技术试验。
澎湃新闻从航天科技集团获悉,此次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携带3名航天员280天的生活物资,主要包括他们的食品、衣服、节日用品以及一些卫生用品等,装载货物约260 件,上行补加推进剂 700千克,运输物资总重约5800千克。同时搭载了多项载荷,用于开展科学试验和验证。
据了解,在天舟六号22.5立方米有效容积的货物舱里一共有50个储物柜,放置航天员生活用品以及做实验所需要的一些设备。此次天舟六号的货物清单里,新鲜水果的重量约70千克,是天舟五号携带水果重量的约两倍,这些水果将同时保障神舟十五号和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的食用需求。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货运飞船系统总体主管设计师王冉介绍说,后续计划上行一个大的冰箱,保障航天员不仅是水果,还有一些冷冻食品,比如说将来希望在天上可以吃煎牛排,这个牛肉就需要在地面冷冻上行。我们的能力后面会逐步提升,保障航天员更好的生活。
从2017年起至今,我国已经成功发射六艘天舟货运飞船。
关键元器件百分百中国造
国产化和元器件自主可控一直是中国航天的一个工作重点和持续努力的方向,是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题中之义。针对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货运飞船电子元器件国产化替代工作,货运飞船系统开展了大量工作。天舟六号及后续型号,国产型号规格比例和数量比例均有大幅提升,实现了关键元器件100%国产化。
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货运平 台研制成本,研制队伍积极推进系统配置优化工作,提高 靠性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成本,能够满足上行遥控要求及下行图像和载荷数据的需求。按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货船发射 频率来计算,预计将节约经费上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