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

热衷于理财的年轻人,经常会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观看理财视频或购买相关课程。然而,这些看上去专业的内容,或许只是出自并不会理财的演员。年轻人一不小心就会落入陷阱或圈套。

主持人语

姜申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于网络上理财培训的骗局,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们在新闻写作课上展开讨论,并撰写评论表达自己的理性思考。有的学生看到当下年轻人的焦虑,提醒他们走出不切实际的梦境,昂首挺胸、重塑自我;有的学生敏锐地发现财商教育的缺位,将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向填补金融知识的空白;还有的学生立场鲜明,指出“理财高手”利用的正是年轻人急功近利的心态,提醒他人不要盲从、盲信。从政府监管、法律漏洞,到网络生态及舆论深省,三名学生的评论观点富有建设性,值得一读。

为吸引年轻人“上钩”,一些商家或机构极尽所能迎合年轻人的偏好。理财课程以网络尤其是年轻人偏爱的流媒体平台为宣传渠道,符合新一代“网络原住民”的需求。广告中多是“少年多金”的成功投资者形象,刻意借朋辈压力激起年轻人的消费欲望。各种各样的金钱焦虑话术,更是直戳那些深受消费主义裹挟又尚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大学生的心窝。

国家监管虽不断加大,却未能避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这些“理财高手”的课程或信息买单。究其根本,在于年轻人虽有旺盛的理财需求,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没有支撑自己将生财目标落地实践的知识储备,更缺乏对诱惑与陷阱的辨别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类型的知识信息传授,大部分仅靠教学这一劳动本身换取经济利益。但在一些财商相关的培训与教育中,所传递给学生的知识及信息导向不仅会影响其价值判断,更事关实际的金钱投资选择。若是有意误导,则很容易归拢学生们的投资,为某一特定公司或金融机构利用,从而使自己也获得回报。如此一来,即使不向学生收费也有利可图,而这种潜在利益导向的知识传授显然具有较大风险。年轻人往往被表面花哨的广告所吸引,却看不见投资背后种种经济利益的盘根错节。

进一步思考还会发现,年轻人理财知识与经验的缺乏,可部分归因于我国财商教育的低普及度。特别是我国目前的财商教育还不够完备,不仅义务教育阶段对理财知识很少涉及,而且开设相关公选课的高校也数量甚少。而权威的理财教育网站所提供的课程,主要针对专业理财师培训,而非大众财商知识的普及。

让别有用心者设置的圈套“无人可套”,这不仅需要年轻人拥有较强的辨别力,重视提升理财知识储备,更需要教育的助力、监管的护航以及健康的社会财商环境。

《中国教育报》2022年03月29日第2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