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五协同”育人模式多元协同培养地矿环境类复合型人才,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交叉复合,同时还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

专业协同促进知识结构交叉复合。根据专业定位,重整基础理论课程架构,厘清课程边界,重新编写教材、教案,打破传统地矿环境类专业之间相对封闭的教育教学体系。在地质类专业教学中,设置《矿业环境工程》《工程流体力学》等课程;在环境类专业教学中设置《土壤污染与修复》《工业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等课程。地矿环境类专业之间通过相互交叉融合,形成专业集群,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

学科协同推动教学科研台共用。将地质学、矿业工程、环境工程、材料学、生物学等学科有机结合,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15个,打破了原有教学模式。现有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重实验室、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台15个,四川省非金属矿粉体改与高质化利用技术工程实验室等省部级台28个,对本科生实行全面开放,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交叉复合。

校际协同实现优质育人资源共享。联合20所高校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联合6所高校成立“西部地矿环境类高校教育创新联盟”,形成优质师资、课程、实基地、工程场景的共建共享。高校间共建共享在线课程资源51门,实实践基地8个,教学科研合作10项。

校企协同强化产教融合实践育人。地矿环境类专业与西部矿业、武钢集团等86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学生实实训、科研联合攻关、师资培养培训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学校聘请产业教授49名,每年受益学生2000余人。

校所协同提升学生创新创造能力。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国家城市污水处理中心等单位合作建立“学科对接,人才互聘,成果共享,技术共用”运行机制,实现了人才互聘互用、实践教学与科研台的共享、科技合作广结硕果的良好局面。双方共享师资300余人、共享实践教学与科研台23个、开发以科技成果为案例的教学类项目45项,增强了学科内涵与学生创新能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