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七星关区盯准贫困根基、凝聚扶贫力量,在落实教育资助、抓实控辍保学、关爱残疾儿童等方面,不断压实工作责任,完善措施,为贫困学子铺就成才之路,为全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动力。
多措并举落实教育资助
走进七星关区荔湾实验学校,朗朗书声回荡在校园的上空。该校是广州市援建七星关区的学校之一,总投资8636万元,占地面积约58亩,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学校开设30个教学班,在校生1501人。
“家里条件不好,一度想放弃。”七星关区荔湾实验学校九年级七班的赢春美原是七星关区田坎乡人,父母早逝,和大伯一家一起生活。2020年,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赢春美一家人搬进了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在街道安排下,赢春美进入七星关区荔湾实验学校就读,并减免了她的书学费。如今,她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信心。
教育扶贫,让每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都享受到了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扶贫,不但扶起贫困学子的智慧,也扶起了他们的信心。
为了解决贫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上学费用难题,近年来,七星关区按照“精准资助、应助尽助”原则,形成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阶段全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确保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保障其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兑现“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七星关区利用“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系统”“全国学生资助管理系统”网站查询核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确定资助对象,对系统查询不到的区外户籍学生地毯式摸排,做到该资助的一个不漏。据统计,2016年以来,七星关区共资助学生62.18万人次(建档立卡户29.98万人次),资助资金4.59亿元,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10.67万人7.38亿元。其中2020年资助学生17.99万人,资助资金1.14亿元。2020年完成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2.82万人2.09亿元。资助资金全部兑现。
此外,七星关区还通过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全区36个乡镇(街道)所有学校,惠及学生187137人。让学生吃在校园、住在校园、学在校园、乐在校园,实现“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的幸福校园生活。
多级联动开展控辍保学
辍学问题严重制约着九年义务教育和教育“9 3”工程的实施,为啃下控辍保学这块硬骨头,七星关区确定每年2月和8月为“控辍保学”宣传月,组织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通过教师进村入户宣讲控辍保学政策等党和国家教育惠民政策,扎实做好有辍学倾向的学生思想工作。
2020年,为确保不让一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失学,七星关区派出1551名教师,各村3名教师联合各部门干部开展大筛查大走访工作,借助大数据手段,开展五查、四比对,精准掌握学生就读情况。
同时,七星关区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控辍保学疑似辍学预警直报系统中的作用,对未到校学生精准摸准未到校原因,对疑似辍学生、辍学生迅速启动学校劝返复学工作。综合运用控辍保学“五四”措施和《控辍保学劝返复学工作指南二十条》,通过讲道理、特殊关爱、行政和法制手段等措施,及时劝返复学。
七星关区教科局成立巡回督战队6个、定点督战队43个,定期不定期对全区教育保障工作进行挂牌督战,对督战问题逐一消号、立查立改,推进七星关区教育保障工作全面落细落实。截至目前,七星关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无失学辍学,实现辍学生动态清零目标。
此外,为让失辍学孩子“留得住”,七星关区加大经费投入,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和“营养改善计划”,以及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资助等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失辍学学生做到了应劝尽劝、应返尽返、应入尽入、应助尽助,实现了动态清零。
“全面改薄”夯实教育基础
“小瓦房,黑屋子,土台子,摞起砖来当凳子,上面坐着脏孩子。”这是改革开放初期,七星关区(原毕节县)农村教育的真实写照。
岁月如梭。随着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深入,校园由小变大、由旧变新,校舍由窄变宽、由暗变亮,一个个项目相继落地实施,勾勒出七星关区教育扶贫提质升级的生动画面。
为夯实教育基础,七星关区制定“全面改薄”工作推进实施方案,从组织领导、协调配合等方面均作出明确规定,安排部署“全面改薄”学校建设工程推进工作。
2016年以来,七星关区实施的全面改薄建设项目学校79所,单体项目203个,计划投资5.9亿多元,其中上级资金5.6亿多万元,区级资金2743万元。截至目前,已完工项目学校65所190个单体。
在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学校的软实力也在不断提升和转变。
为了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七星关区做好全区义务教育学校班额新增、分流、整合等调整后师资配备工作,通过招聘特岗、引进部属公费生、教师轮岗交流等方式,在辖区范围内引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
2016年以来,共计招聘特岗教师990人、引进部属公费生50人、面向社会招考教师人235人,招募幼教志愿者1946名,为完善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山村幼儿园、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提供了师资保障,极大提升了七星关区学前教育的保障能力。
同时,七星关区全面加强和改进教师培训工作,加大国培、省培工作力度,促进教师和校长专业发展,努力建设一支面向贫困村寨,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师队伍。
技能培训成就青春梦想
职业教育是教育扶贫的排头兵,是见效快、成效显著的扶贫方式之一。
在七星关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内,学生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学习。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19级秋季客服班的学生罗玉豪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父亲因工作摔伤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家中开支由母亲一人承担,且家中姐弟几人都还在上学,家庭困难。学校的教育扶贫政策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学校不仅给我减免了书学费,还开设了技能课程,让我将来能找份好工作,撕下贫困标签。”
去年,在七星关区中等职业学校3000余名学生中,像罗玉豪一样享受精准扶贫政策的有476人。为了让学生获得一技之长,该校建立帮扶档案,提供就业创业培训服务,为学生拓展就业、创业渠道,努力做到“培养一个学生、学成一门技能、脱贫一个家庭”。
同时,学校先后与山东烟台富士康、中国申通等多家企业签订校企联合办学协议;与本地电子商务产业园合作,把毕节众创服务外包有限公司引入学校,开设客户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专业;与贵州衣农、华耀服装等服装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开设服装设计专业,拓宽学生就业途径,成就学生创业之路;与安徽奇瑞、浙江众泰、江苏优品等企业合作,为学生实训实习和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七星关区中等职业学校是七星关区实施教育扶贫的生动实践,近年来,七星关区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圆梦行动计划”,统筹协调职业学校,在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中进行招生,并探索校企联办、“订单式培养”和“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学校对接企业、专业对接岗位,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实现贫困学生稳定就业,从而带动全家脱贫。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扶贫是场持久战。七星关区将聚焦教育扶贫攻坚“两确保两不愁”目标任务,凝聚教育扶贫强大正能量,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