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面临层层掐尖,是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现实之惑,舟曲一中自然不能例外。只是在多灾多难的舟曲,老百姓的感受更为深刻。

笔者生在西部小县,在县城学校接受基础教育,工作后又持续关注西部教育,对西部教育的发展有着切身的体会和长期的观察。总体而言,经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多轮建设,在硬件方面,西部地区学校有明显提升。如今,拉开城乡学校差距的关键因素在师资和生源。可恰恰在这方面,县中的优势不再,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面临着严峻形势。

对舟曲而言,现实的情况可谓雪上加霜,除了县中普遍面临的困境,自然灾害的频繁侵袭,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基础教育的发展。2010年的特大泥石流灾害中,舟曲受损惨重,这也是舟曲教育的重要转折点。

较之物理层面的重建,教育的重生难得多。在西部农村的很多地区,笔者注意到,校舍修葺一新,各种教学设备也配备得不错,可就是没能充分利用起来,很多现代教学设备在闲置;与此同时,还出现了教师完全依靠网络资源上课的新情况,正如有观察者所言,教师出现了“主持人化”。

教育是育人的工作,关键还是要调动教学双方的能动性和创造力,用心投入、合力而为。面对塌陷危机,舟曲需要重建一支懂教育、爱家乡、能奉献的教师队伍,这是当地和甘肃省教育厅、天津市等外部帮扶力量深入调研后的结论。

可人的培养再造何其之难。优秀的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恰当的教学方法,还要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这些都是舟曲急需的。就此而言,舟曲一中通过抓教研,提升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这无疑是拯救“塌陷”的县中的有益探索,难能可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各方面的帮扶力量,都投入到了这项非常有价值的教育实践中。于是,就有了刘庆祝被任命为县中校长,有了全国教学名师的多次亲临指导,有了省城骨干教师的长期支教帮扶,有了全省优质教研资源的不断注入……几个月来,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校园的确在发生变化,年轻教师们授课的方式在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在变,师生的精气神也在变。

尽管舟曲一中的探索才刚刚开始,还没有经历大考的检验,但师生们在用自己的努力,试图一点一点地垫起“塌陷”的县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