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时代下,为护一方平安,很多人都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飞行员烈士陈卓林便是其中一个有力的代表。为响应号召,陈卓林出国学习飞行员知识,一去就是5年,中间只有简单的书信交流。回国后,也仅在家陪伴了父母和妻儿几天时间,便投入到战争中。陈卓林的儿子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我的印象中,只记得父亲花白头发的模样”。

确实如此,陈卓林外出学习的时候,孩子还未出生。陈卓林归来后,也一心投入战争。直到中国胜利,陈卓林才稍有时间往返家中。但此时陈卓林的孩子也已经成人,外出学习,两人多年不见已成家常便饭。只有陈卓林的妻子,坚守在家中,等待丈夫和儿子偶然间回来待几天,成为两人的传话筒。向儿子传递着父亲的举动,生怕儿子怨恨陈卓林;像丈夫传递儿子的近况,让陈卓林时刻记得儿子的存在。

而陈卓林对家人的亏欠,不仅仅是对妻儿,更是对父母。陈卓林父母在同一年先后去世,而那时候的陈卓林正跟随部队到处打仗,因为需要保密,家人并不知道陈卓林身处何地。只有等到陈卓林回家时,才被告知,父母已经去世。而自二十五岁出国学习后,陈卓林与父母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更没有孝道可尽。

所以在陈卓林老年的时候,便把儿子叫到了身边。即便面对周恩来总理的任命,也并没有接受,老年的陈卓林回到了广东老家,与妻子和儿子共同生活。陈卓林的选择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弥补,那些在战争中逝世的人,成为了家人永远的遗憾。所以,好好面对如今的生活吧,那是很多个人破碎的家庭换来的安乐。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