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工程,高擎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旗,创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区域发展样本。全区各类教育事业呈现出基础更加扎实、质量稳步提升、师资不断优化、管理逐步规范的可喜局面。

2016年以来,金安区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学前教育促进工程,新建、改扩建公办园46所,增加学位1.238万个,投入资金4.43亿元。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106%、普惠幼儿园覆盖率83.4%、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0.6%。城区新建、改扩建学校21所,新建校舍面积50万方米,投入资金达12.7亿元,新增班级922个、学位3.6万个。建成智慧学校161所,投入资金6653.8万元,配备学生终端1.8098万台,教师终端1665台,实现了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智慧学校全覆盖。“入学难”“大班额”“入园贵”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得到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认可。

2016年以来,金安区加快城乡教育布局调整步伐,优先落实“两类学校”达标,全面提高农村学校集约化水,城乡、区域、校际差距不断缩小,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探索建立城乡学校深度融合发展机制,实施城乡学校结对共建项目,设立10个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开展城乡结对共建和校际多元交流,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针对个别乡镇百人以下小规模或十几名学生的“袖珍”村级小学,探索推进小规模学校“集中办学”,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校车免费接送学生,并作为先进经验在全市推广。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通过学校集团化办学,实现集团内教研教改“互联互动”、师资力量的“双向流动”等,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同质化,进一步提升农村学校办学质量和水,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差距,助推区域教育发展。

年来,金安区持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推动教师管理机制创新,探索建立教育管理后备干部选拔制度,开辟优秀教育人才引进通道,建立青年教师队伍成长机制,健全教师补充长效机制,2016年以来,累计招聘各类教师2352人。积极探索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县管校聘”改革,通过“下派”“上挂”等方式,全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任命、交流形成制度,交流经验在全市推广。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推动教学改革创新,每年组织开展“专题讲座、课题研究、观课磨课”等研讨交流活动20余场次,参与教师2万余人次,每年有千余名教职工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爱生如子、刻苦钻研、精通业务的先进典型。

2015年,金安区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国家认定。区委、区政府相继组织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工程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十年来,全区各中小学在开齐、开足、开好常规课程的同时,纷纷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月月有主题、校校有特色的提升实践活动,每年举办“汉字听写大赛、经典诗文诵读、乒乓球比赛、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师生文艺展演”等大型活动10余场次。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狠抓学生特长发展,全区各校开设各类兴趣小组500多个,创建足球、法治、国防、科普等各级各类示范校100多个。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全区广大中小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人数和等级逐年提高。十年来,全区高考、中考均成绩继续保持全市前列。毛坦厂中学连续九年高考本科达线人数突破万人大关,12万余名学子走进高等学府大门。

金安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杨正远表示:“回首过去的十年,金安区的教育事业呈现出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办学条件大力改善,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二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扩大,三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教师业务水显著提高,四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育人质量全面提升。接下来,金安区全体教育工作者将会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作风,以敢于担当的精神和勇于负责的态度,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金安教育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己任,坚持走均衡、优质、特色、现代化的教育之路,不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好上学”“上好学”,努力建设教育强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