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公司发布2022 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30.17 亿元,同增20.37%,归属净利润8.17 亿元,同增42.78%,扣非归属净利润6.07 亿元,同增24.12%。当前时点玻纤库存拐点显现,行业基本面周期有望底部向上;公司60 万吨新基地建设全面启动,未来在规模扩张-结构调整-降本提效下,料公司仍有较高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事项:公司发布2022 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30.17 亿元,同增20.37%,归属净利润8.17 亿元,同增42.78%,扣非归属净利润6.07 亿元,同增24.1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62 亿元。折单四季度收入7.2 亿元,同增7.06%,归属净利润2.15 亿元,同增41.8%,扣非归属净利润0.83 亿元,同降34.3%,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46 亿元。

产能释放带动玻纤业务收入增长与降本增效,23 年基本面有望底部回升。报告期内,公司玻纤及制品业务实现收入22.65 亿元,同增31.41%,主要来自10万吨新产能贡献(全年玻纤及制品销量27.72 万吨,同增35.8%)。在产品售价下降(全年产品均价同比下降3%)与原燃料成本大幅上升(吨燃料动力成本同比上升4.6%)的情况下,公司毛利率同比仅小幅下降1.63pcts 至39.2%,体现出公司较强的盈利稳定性。我们判断一方面来自公司新产能投产带来的产品结构升级,另外新产线效率的提升和单耗的下降对成本端亦有明显贡献(吨材料/人工/折旧/运输成本同比分别下降3%/5%/11%/8%),预计公司底部盈利相比上一轮周期底部也有明显提升。2023 年来看,当前基础产品价格已低于上一轮周期底部,而考虑到远高于过去的天然气、电力成本,预计行业内以基础产品为主的小企业亏损相比上一轮周期底部更为严重,价格继续下行空间有限;需求端来看,今年基建、风电等领域增长确定性较高,有望带动整体需求回暖;供给端来看,在当前利润水平下,中小企业新增产能意愿较低,不确定性较高,预计新增产能有限,供需有望得到改善,基本面有望实现底部回升。

化工制品业务受需求、原料涨价影响毛利率下降,但预计单吨利润仍然较为稳定。2022 年公司化工板块实现收入6.8 亿元,同降0.37%,毛利率15.24%,同比下降1.88pcts。收入下降主要受下游需求偏弱影响(化工制品销量同比下降5%);毛利率下降主要来自化工原料大幅涨价带动成本提升(我们测算化工产品单吨成本上升7%),但预计单吨利润仍然保持稳定。去年三季度以来,随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弱,化工原材料价格已出现明显下滑,叠加下游需求逐步恢复,预计今年化工产品销售有望边际改善。

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来自铑粉出售与固定资产所得税加计扣除影响。报告期内,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金额为2.1 亿元,主要来自铑粉出售(贡献7550 万利润)与所得税费用减少(高新技术企业在2022 年四季度新购置的设备、器具,允许当年一次性全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允许在税前实行100%加计扣除,2022 年公司所得税费用为1531 万元,同降83%)。

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且处在低位,未来仍具成长性。截止2022 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3.77%,同比下降1.92pcts,持续处在行业最低水平,具备扩表能力。

2023 年随着天马线窑龄到期进行冷修技改及60 万吨新基地全面开工建设,未来公司产能规模有望达到百万吨量级,技术进步叠加浸润剂等配套产品自给率提升,成本有望进入快速下降期;另外产能释放带来的产品结构持续升级、新领域的不断拓展也将带动公司行业竞争能力的不断提升,成长性将逐步兑现。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承压;需求不及预期;供给增加过多;原燃料成本上升。

投资建议:公司是玻纤制品细分领域龙头,且具备产业链优势。当前时点玻纤 基本面有望底部回升,公司产品结构优势明显,预计盈利稳定性明显优于行业;长期来看,公司产能扩张规划明确,具备较强成长性。考虑到行业需求处在底部向上弱复苏阶段,我们调整公司2023-2024 年归属净利润预测至5.53/8.00亿元(原预测为6.09/7.98 亿元),新增2025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9.58 亿元,对应EPS 预测为1.35/1.96/2.34 元。参考过去5 年公司估值中枢18 倍PE,当前股价具有较高安全边际,我们给予2023 年15 倍PE,对应目标价20 元,维持“买入”评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