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记周期元素,探寻电子归路。能尽跃轨道,误入质子深处。变数,变数,惊起一连化物。”一首用化学知识改编的《如梦令》出现在中南民族大学的中国古诗词鉴赏课上,引起众人的关注和赞叹。

据悉,此课程于2020年下半年首次开设,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解读古诗词,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张佳编舞一曲,用舞蹈来呈现对《越人歌》的理解;药学院的陈梦瑶用一手隽秀的书法书写《如梦令》,显示出古诗词中的韵味风骨;外语学院的熊普明尝试用英文翻译《江城子》,将中国传统文化谱出新篇章。

老师每周换装来增加上课新鲜感

授课教师王菊介绍,“我从小就喜欢古诗词,又是学音乐专业的,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为传统文化的普及贡献自己的力量。”创新教学形式是王菊一直想做的事。她希望通过吟唱教学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每次上公选课,王菊花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一句一句地教学生吟唱。面对害羞的学生,她会慢慢引导,积极鼓励,同时根据学生的嗓音特点,指导他们找到自己的音域,并在吟唱中体味古诗词中的感情。在王菊看来,新的教学形式能吸引同学们学习的兴趣,也能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目前,课堂所学歌曲多为经典传颂的古曲,以后还会尝试加入原创歌曲学习,为课堂提供更多乐趣。

王菊重视课堂气氛的培养,力图给学生们提供更有趣的学习体验。她和记者分享了自己的一个小构思,每周上课她尽量穿不同的衣服,希望每次都用不同的面貌来面对学生,给他们带来新鲜气息。“原本觉得学古诗词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但老师的授课方式让我能在歌中去品味诗词的意境。”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张达慧说,“学生每周都很期待这节课,还有没选这门课的同学也来蹭课。”

创新课堂4天吸引800人报名

“在古诗词文化传承的大流中,我只是一个小我,但我希望自己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通过这门课程影响到部分人。”王菊认为,诗词文化弘扬真善美,传播礼仪,这是我们祖先情感的载体。但现在很多同学对古诗词的兴趣不高,了解甚少。她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唤醒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诗歌之所以带有一个歌字,就在于诗可以伴随着音乐的旋律来吟唱。如今大多数留存下来的诗歌,人们只在意它的文字,却很少注意它的韵律美。”她认为,吟唱是欣赏古典美文行之有效的手段,这不仅可提升人们欣赏古典美文的层次,领略古典诗词文章的意境美,还能长久地记住这些诗词文章。

“尽量避免说教和强行灌输,文化课应注重启发式,而非填鸭式。”这是王菊的教学观念。公选课的学生来自学校各个专业,诗词基础不同,对诗词的理解能力也参差不齐。“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诗词演绎方式,通过个人的理解并将其用演唱的形式传达出来才是最重要的。”王菊希望自己能够起到引领作用,用吟唱的方式教学诗词,活跃课堂气氛,让同学们融入到传统诗词文化的学习中来。

今年5月中旬,王菊在线下上课的同时,《中国古诗词鉴赏课》的线上课程也同步上线,上线4天里报名人数突破800余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