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次劳动,一次成长。青年在奋发向上的同时,脚下也要“沾些泥土”,深入感受劳动之美。7月25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小水滴”支教团积极响应学校关于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的要求,找准劳动教育与实践育人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前往河南省济源市市王屋镇大路小学上好劳动教育这堂“必修课”。

济源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原发地,所以每个济源出生在的孩子天生就带有勤劳、朴实的品质。一走进大路小学,“一垄花田”就映入眼帘。不算大的空间里,芝麻、辣椒、西红柿、葫芦......不同种类的蔬菜,三块小土地在学校的合理规划下变成了琳琅满目的秘密花园。支教团流连于一垄花田,赞叹着农作生活的气息。经过校长讲解,支教团了解到花盆是校长带领学校老师用废旧油桶制作而成的,而用来围护的石头,则是大路村的孩子们从村子旁边的小河带来的。自从一亩花田建成以来,学生们每周会定期走出教室,感受劳动实践的快乐。“在一亩花田里劳动让我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学生赵怡彤告诉支教团成员。

劳动之风吹进校园,同学们忙碌的身影处处可见。除了校园绿化岗,本次支教团劳动教育实践还设置楼梯卫生岗、餐饮服务岗、读书服务岗等多个岗位。清洗餐盘、捡拾纸屑、整理书籍……每一个岗位的同学们都乐在其中。面对整洁、美丽的校园,五年级的赵兵笑着说道:“我受益匪浅,我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了一些劳动技能和生活小妙招,也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劳动的本质。”支教团前往寝室帮助同学们解决有关宿舍卫生以及物品摆放的问题。采用边操作边讲解的方式,指导学生们如何迅速高效地铺好床单,如何将被子叠成“豆腐块”。从铺平、折叠,再到最后的整理,学生们赞叹支教团技术的同时,也纷纷表示叠成这种军被需要更多地练习。随后,大家认真整理内务,压平被褥,捏出被角,虽然还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每一位同学都十分认真。经过反复的练习,一床有棱有角的被子已经整齐地摆放在床头。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小水滴支教团本次劳动教育实践圆满落下帷幕,但劳动教育不会就此停歇。支教团将不断总结和提炼劳动教育实践的典型经验,以日常劳动培养学生“勤劳动”,以专业实践锻炼学生“会劳动”,以劳动主题教育引领学生“爱劳动”让劳动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浇灌出健康健全的“生命之树”。

(通讯员 彭增鑫 供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