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学期的居家学习生活,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体能下降,小胖墩也越来越多。今年秋季开学后,受疫情防控和天气等因素影响,中小学生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也有所减少。9月25日,长江日报记者探访多所学校发现,老师们一方面用各式各样的活动、游戏让孩子们“跑起来”“动起来”;另一方面用科学的体育锻炼方式,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9月25日,大课间时分,汉南区育才二小的校园广播里响起熟悉的歌曲《一年级》,328名学生闻声而动,迅速收拾好书桌,跟随音乐击掌、伸展、踢腿,做起室内操。校长柳田牛介绍:“体育老师根据教室内的活动度情况,创编了这套室内操,像跳舞一样,孩子们每天都能动一动。”

为了缓解学生运动量不足的问题,不少学校结合线上教学时推广的手指操、手语操,改编出各式各样的室内操。同时,老师们还充分利用课间,丰富课间游戏,想方设法带着孩子们动起来。

下课铃响,江汉区华中里小学二(1)班班主任田芯带着孩子们玩起七巧板、下飞行棋、跳绳……她每年要教学生玩100多种小游戏。教书近20年里,她课间几乎不回办公室休息,总是教学生玩各种游戏、陪着他们蹦蹦跳跳。她主动搜寻各种游戏,琢磨着改良、简化,让游戏更适合小朋友,让孩子们在课间里“动起来”。她一问“谁想跟我一起跳绳”,孩子们都争着要和田老师挑战“双人跳绳”。

9月25日上午,东西湖区慈惠小学的操场上热闹欢腾。数十个方形箱、健身垫、彩色跳箱等体育器材被摆放成特殊阵型,孩子们跟随音乐攀爬、跳跃、奔跑,朝气蓬勃,笑声不断。

为了让孩子们“跑起来”,体育教师刘思思开发出上百种小游戏,让不喜欢运动的孩子爱上体育课。上足球课时,学生们对枯燥的颠球提不起兴趣,她将会发出声音的娃娃进行改装,装上红绳,绑在学生腿上,踢腿动作做到位时,娃娃就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上跳绳课时,她在跳绳上装上小铃铛,让学生们通过听铃铛的声音判断跳跃的时机,个个都成为“跳绳高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