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券商合并主角A股周一停牌,国联证券港股独自表演,早盘以大涨75%高开,上午收盘涨幅虽有收窄,但仍大涨近五成。

其他A股券商股均有高开低走特征,市场博弈明显,浙商证券、国元证券均出现涨停开板情形。但板块成交仍旧火爆,43只A股券商成交356.43亿元,较周五半日成交额高出104.94亿元。

除了国联证券、国金证券两个标的外,市场与资金还将关注点放在其他系的合并可能上,特别是在金控公司实施准入的新标准之下,谁想退出,谁想加大持牌筹码?哪一标的会成为下一可能?格外吸引市场关注。

港股国联证券大涨48%,券商股整体高开低走

作为今年第一例券商合并主角,港股国联证券早盘高开低走,港股国联证券开盘涨超75%,截至港股12:00收盘,港股国联证券收窄至47.9%。A股国金证券与国联证券周一停牌。

券业筹划大合并 43只A股券商较半日成交高出百亿

券商股周一异动明显,浙商证券、国元证券盘中一度涨停,截至收盘,国元证券、锦龙股份、浙商证券涨幅均超7%,第一创业、华安证券、哈高科涨幅超4%,45只券商股中36只个股上午红盘报收。

从成交情况来看,剔除停牌的国联证券与国金证券,43只A股券商成交356.43亿元,相较9月18日成交额(502.97亿元)半日数值,多成交104.94亿元。

券业筹划大合并 43只A股券商较半日成交高出百亿

今年以来,券商合并传闻多番扰动市场走势,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首创证券与第一创业等多次出现合并传闻,相关上市券商股价大幅波动,券商板块也遭跟随炒作。

两大消息刺激板块行情

券商板块近两个交易日行情受到刺激,主要是源于两大消息。

消息一:国联证券筹划吸收合并国金证券。

9月20日,国联证券、国金证券双双发布公告称,国金证券控股股东长沙涌金与国联证券已签署股份转让意向性协议,并且国联证券将向国金证券全体股东发行A股来换股吸收合并国金证券。这揭开了今年第一例券商合并的序幕。

国金证券相关负责人告诉财联社记者,“国联证券作为一家国有券商,引进民营券商灵活高效的发展理念、经营机制,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而民营券商也能更好的借助国联证券的资源禀赋、社会资源,提高抗风险能力。双方将将在资本金规模、财富管理、承销保荐、资产管理等各个方面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消息二:证监会:减轻上市证券公司负担取消月度经营数据的披露要求。

9月18日,证监会修订了《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规定》完善了相关条款及表述,要求证券公司强化内部控制和内幕信息管理,取消月度经营数据的披露要求,取消中期报告关于证券公司分类结果的披露要求。

证监会表示,这是为了进一步落实“放管服”要求,优化上市证券公司信息披露机制,考虑到上市证券公司具有证券公司与上市公司的双重属性,为做好机构监管和上市公司监管的有效衔接,加强对上市证券公司的监管。

市场解读:合并顺应证券行业打造航母级券商的发展大潮

国泰君安研报称,国联证券吸收合并国金证券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及盈利能力,合并顺应证券行业打造航母级券商的发展大潮;行业综合竞争力突出、资本实力强劲的头部券商仍继续在各方面领跑行业发展,也将更为受益行业变革。

安信证券研报称,近日,国务院和央行发布金控管理新规,从整体精神来看,补齐监管短板,加强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提高资本门槛要求成为新规办法主要旋律。此次新规出台将有效监管当前金融控股平台,遏制通过金融控股平交叉持股、关联交易的现象,防止造成市场风险。根据统计,目前市场已有的金融控股平台,按照金融类央企控股平台、实业类央企控股平台以及民营类控股平台来看,金融类央企控股平台如中信、光大等满足监管要求,而国资委管辖的央企金控平台有约19家拥有两家以上牌照,而实际满足规模要求仅有8家左右,仅有如招商集团预计满足监管要求,对于民营金控平台除了蚂蚁集团等头部平台之外,能够满足监管规模与资本金要求则更少之又少。金控管理办法出台将推动一些民营金融控股平台退出金融牌照,如本周国金“涌金系”转让国金证券实际控股权给国联证券,有利于行业集中度提升。

安信证券认为,券商进入新一轮成长周期,将在双循环战略中承担极具战略性的职责。站在当前时间节点,继续看多券商股(预测有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券商股迎来的三大边际改善是:业务增量空间打开、低利率加杠杆、政策利好落地,核心关注的行情变量应是两融余额及占流通市值之比。

开源证券研报称,国金证券投行和经纪基础优势透出,合并具有协同效应,综合实力有望明显提升,盈利排名晋升至行业第16名,行业并购趋势得到强化,主体性投资机会增加,监管已明确表态鼓励券商市场化合并,国联证券和国金证券合并后,两家公司将实现业务与区域互补,带来“1+1大于2”的效应,进一步向头部券商靠齐。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管理办法落地,金控公司监管趋严,后续或有更多金融牌照进行重组、合并,证券行业主题性投资机会增多,维持行业“看好”评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