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经国务院同意,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作用,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意见》提出,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支持大中小学校建设学校代表队,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启动体育素养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加快体育高等院校建设。

要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义务教育、高中和大学阶段学生体育赛事由教育、体育部门共同组织,统一注册资格。整合学校比赛和U系列比赛,建立分学段、跨区域的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合并全国青年运动会和全国学生运动会。教育、体育部门为在校学生的运动水平等级认证制定统一标准并共同评定。

要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整合原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由教育、体育部门联合评定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联合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合理规划高水平运动队招生项目覆盖面,推进国家队、省队建设改革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相衔接,选拔一定比例的优秀运动员进入省队、国家队。

要深化体校改革。推进各级各类体校改革,推动建立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与当地中小学校合作,将体校义务教育适龄学生的文化教育全部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鼓励体校教练员参与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

要规范社会体育组织。鼓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建立社会体育俱乐部竞赛、训练和培训体系。教育部、体育总局共同制定社会体育俱乐部进入校园的准入标准,有条件的地方可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服务,为缺少体育师资的中小学校提供体育教学和教练服务。

要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兼任、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制定在大中小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制度。

要强化政策保障。研究制定有体育特长学生的评价、升学保障等政策,鼓励各地建立健全“一条龙”人才体系,解决体育人才升学断档问题。加强场地设施共享利用,加大对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的宣传转播力度。

为抓好贯彻落实,《意见》强调,下一步将成立由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体育总局牵头,中央宣传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压实地方责任,建立联合督导机制,加大政策贯彻执行力度。

体教融合育人为本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这一文件应时而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改变学校体育面貌、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教融合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必须切实改变在学校教育中重德育、轻体育的现实状况,更加充分地发挥体育在教育中的育人功能。

《意见》的出台,有其时代背景。一方面,由于学生课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等原因,体育在普通学校教育中得到的重视还不够,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和竞赛的时间、机会、条件不充分,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另一方面,以国家体育总局为代表的体育管理部门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方面遇到了困境,传统体育学校面临招生难的情况,专业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很难得到保障。以上种种,决定了体教融合工作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体教融合的关键在于思维方式的融合与资源的融合。意识决定行为,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都需要改变思路、放下身段。体育部门和体育系统的人士要摆脱门户之见或是片面追求竞技成绩、忽略包括青少年在内的运动员的文化学习的观念,而教育部门和广大高、中、小学应充分意识到体育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体教融合的过程中,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同样重要。由于学生在校时间长,教育部门特别是校长的主观能动性更是关键。体育部门则应在专业知识、教练人才、技术支撑等方面充分发挥己之所长。如果说转变观念是深化体教融合的前提,那么共享包括经费、训练场地、设施、教练员、裁判等硬件和软件资源则是实现融合的必由之路。

深化体教融合,必须改变体育只是跑跑跳跳或者简单地做些运动的观念,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必须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更要杜绝锦标主义至上的侵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