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尚未褪去,国际局势、国内洪涝灾害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在复杂局面下,7月份,国民经济继续稳定恢复,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稳定了各方对于经济回稳的预期和信心。

7月份数据有哪些主要亮点?数据背后所反映出的经济发展趋势和问题是什么?下半年经济发展态势如何?围绕以上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特邀相关专家分析这份最新经济成绩单。

工业生产和国内外销售持续向好

7月份,工业生产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商品零售月度同比增速由负转正;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较快增长;贸易主体活力增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基本平稳。7组主要数据明确经济稳中回暖趋势。

“1-7月份的数据显示,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国内外销售都呈现持续向好的势头,显示我国经济具有较强的内生动力和发展韧性。经济呈现出全面复苏向好态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许召元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从工业行业看,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这一增速与6月份相同,快于1-5月份的-2.8%,而且与2019年7月份正好持平,说明工业部门已经基本克服了疫情的影响。从国内销售看,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已经接近实现由负转正。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余淼杰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7月份经济延续向稳向好的发展态势。其中,制造业复苏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在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增速快于其他产业,成为7月份数据的突出亮点之一。

同时,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达到51.1%,比6月份上升0.2个百分点,已经连续五个月在荣枯线以上。余淼杰表示,这反映出我国制造业已经逐步摆脱了疫情的负面影响,由第一季度增速下降,转为第二季度平稳缓慢上升,到第三季度有望较快拉动经济发展,回稳态势可期。

外贸和服务业恢复态势亮眼

外贸发展成绩更是出乎意料。余淼杰表示,7月份出口在增加,贸易顺差也在增加。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是1.2万亿元,7月份要比6月份还快,这意味着下半年贸易顺差会比上半年大。下半年,中国的出口一定会向好发展。今年总的贸易顺差有望和去年持平,在全球各国贸易急剧下降的背景下,中国外贸表现一枝独秀。

“今年全年贸易顺差大概率在2.5万亿元以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来拉动中国经济稳定发展,是完全可行的战略部署。”余淼杰判断说。

许召元持类似观点。他认为,在全球疫情形势仍然较为严重、国外需求受到较大打击的情况下,我国7月份货物出口增长6.5%,有力地拉动了国内生产进一步恢复。

此外,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7月份最值得关注的数据是服务业的恢复态势。数据显示,7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5%,比6月份上升1.2个百分点,回升速度显著高于工业行业。其中,文化体育娱乐业的商务活动指数为51.9%,高于6月份6.1个百分点。

许召元认为,今年年初以来,我国各种产业复苏是按照经济中的重要程度和疫情防控难度分批次恢复的。最先恢复的是防疫物资,然后是工业产业和重点工程,包括生产性物流业。这些都是当时居民生活和经济运转最急需的重要产业,也是防疫难度相对较低的行业。随后恢复的是非密闭空间、人员流动性相对较低的服务业,比如商业、餐饮业的外卖和堂食等,影院、文化活动和旅游或由于消费空间密闭、或由于人员流动性大等原因,防疫难度最大,也是最晚恢复的行业之一。

“文旅消费的复苏基本上标志着经济各行业开始全面转向常态化,这是真正实现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统筹推进的重要标志,对于促进经济整体回稳具有重要意义。”许召元说。

余淼杰认为,服务业表现最为突出的两方面,一是龙头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二是金融业,延续了上半年的良好态势,拉动了服务业的上升。

结合一系列主要经济指标分析,余淼杰对下半年中国经济态势表示乐观。“下半年中国经济态势有望好于上半年,甚至超过第二季度的3.2%,第三、第四季度有可能实现5%-6%的增速,全年或将达到2%-2.5%的增速。”余淼杰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