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黍成,一年过半,决胜全面小康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为了助力打赢这场“硬仗”,南京林业大学的专家教授们利用暑假奔走在田野大地:指导林农掌握高产栽培技术;帮助企业提高林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与政府合力打造“一村一品”的现代农林业特色小镇……作为一所行业特色型高校,南京林业大学鼓励引导林学、林业工程、风景园林等优势学科专业人才聚焦脱贫攻坚主战场,走出了一条以“学科链”对接“产业链”的帮扶致富新路子。

“一树”激活一产业

“青钱柳茶茶质透亮,入口回甘,具有防‘三高’、抗氧化等功效……”日前,“学习强国”爱心助农直播走进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为当地特产的青钱柳茶“带货”。

在鹤峰县巨融林业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叮咚——叮咚”的订单声此起彼伏。这些订单一头连着企业,一头系着农户。“今年青钱柳进入鲜叶高产期,预计全年能收购鲜叶100多万斤,可为村民带来收入近1000万元。”公司创始人高融介绍。“多亏了南林大的专家帮我们发现了这棵珍贵的‘摇钱树’。”

青钱柳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因果实形似铜钱又名“摇钱树”。虽然它是集药用、保健、材用和观赏等价值于一身的多功能树种,但是过去受制于其多零星分布于深山老林和一些自然保护区中,没能得到很好地开发利用。

2000年,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方升佐教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了解到青钱柳的保护和开发应用价值。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他发现青钱柳的分布区集中在我国中西部高海拔山区,“那里往往自然条件恶劣、社会基础薄弱,但却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与资源禀赋优势。发展青钱柳这样的多功能树种,可以帮助当地实现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于是,方升佐打定主意,要让这棵“摇钱树”真正为贫困山区老百姓“摇”来财富。

要加速青钱柳的开发利用进程,首先必须解决其人工林资源的培育问题。通过技术处理,方升佐和团队让原来需要休眠两年的青钱柳种子翌年就可发芽;把雄雌花期一致的青钱柳种植在一起,破解了种子空粒的难题。为了充分发挥青钱柳的叶用价值,团队利用“密植”使青钱柳的个子“变矮”,叶子“变肥”,通过优化栽培措施来提高其药用成分的含量。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2013年青钱柳叶加入国家新资源食品目录,为其食用生产和药用价值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条件。

廿载耕耘,团队在青钱柳种质资源收集及选优、人工林定向培育、功能性产品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建成了国内最全的青钱柳种质资源库,初步实现了青钱柳人工林资源培育的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2018年,由该团队牵头组建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青钱柳国家创新联盟正式成立,进一步推动青钱柳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把“一棵树”做成一个产业,这是南林人的传统。昔日生长于大山深处的青钱柳,如今在贵州黔东南州、江西井冈山、湖北恩施、广西百色、湖南城步、安徽石台、河南商城等地广泛种植,成为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金钥匙”。“我今年种了270棵青钱柳,第一季鲜叶已经采完,每公斤的收购价格是10-20元,我和妻子日平均收入就有200多元。”算起这笔账,湖北鹤峰的“脱贫户”刘桂生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林学是南林大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学科之一,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这些年,南林大的科研团队依托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围绕杨树、竹子、银杏、杉木等主要经济林树种进行资源培育和成果转化,在中国大地上种下了一片片常青“致富林”。

“造血”扶贫增活力

沙集镇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最东部,曾经这里和苏北大部分的农业乡镇一样,不具资源优势,缺乏特色产业,“路北漏粉丝,路南磨粉面,沿河烧砖瓦,全村收破烂”是最真实的写照。

2007年,南林大校友孙寒,在一趟上海行中看到了一些非常别致的简易拼装木质家具。他买了几件样品带回到老家沙集镇东风村,请来木匠改进设计、加工生产、上网销售,没想到第一个月就售出十余万元,利润相当可观。在这个年轻人的带领下,一时间,整个东风村热闹了起来。一台电脑、一些简易的机械化加工设备,村民们纷纷效仿“前店后厂”的模式,在自家院子里办起了家具厂。

就这样“小作坊”式经营了几年之后,慢慢地村民们发现,家家户户生产的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容易产生价格竞争,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大家意识到产品必须要创新才能有出路,可是他们不懂设计,更不具备研发的能力。

带着“把专家请进村”的想法,2015年睢宁县沙集镇人民政府派人专程来到南林大,与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南林大家居院从家具产业的层次、市场、前景、设计、原料、结构等方面对沙集镇进行全方位帮扶,利用科技助力激活产业扶贫的“造血”机能。

五年来,南林大家居院每年寒暑假都组织师生前往沙集镇进行调研和业务指导,为村民们免费开办讲座;学院每年为沙集提供至少10套符合要求的简约家具设计方案,优先向沙集转让最新家具研究成果和设计作品;双方合作举办家具设计大奖赛,共同打造“沙集”家具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如今,沙集镇确定了以家具为主,花卉绿植、特色农产品和小饰品并行发展的“1+3”电商产业格局。全镇网店达1.58万个,从事电商人员近4万人。2019年电商销售额超过140亿元,全镇1636户4682人实现了全部脱贫。

依托丰富的林木资源,发展木材精深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广大贫困地区尤其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学科长期在国内同类学科中保持领先地位,2017年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名单。这些年,林业工程学科主动对接产业需求,先后打造了中国的速生木材加工产业、竹材加工产业和农作物秸秆加工产业,带领千万老百姓在绿水青山间共圆小康梦。

“美丽”带火新经济

春有樱花烂漫,夏有竹林消暑,秋有硕果盈枝,冬有腊梅暗香。位于南京市溧水城区约10公里的孔家社区陆家村地理位置优越,适宜发展乡村休闲。

然而,曾经的陆家村大量空置农舍破败不堪,公共绿地杂树丛生,基础设施严重落后。自打南林大“美丽乡村乡土化景观提升”课题组来到这里,针对陆家村的现状,从空间布局、环境景观、交通组织、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进行全方位升级,将原本荒芜破败的村庄改造成为“竹林深处、乐居陆家”的新农村。

“我现在经常在朋友圈里晒我们陆家村。”村民王富贵乐呵呵地说。这几年,村子里的环境越来越赞,设施越配越全,房子越建越靓,王富贵跟许多进城务工的年轻人不一样,从城市回到了乡村,开起了农家乐,当起了小老板,“日子越过越甜!”

最近,该团队又拿下了一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西北、东北、华北等全国六大区域,构建跨气候带的大尺度村镇植物景观风貌地理空间数据库,以自然植被和群落演替的基本理论为依据,绘制一幅因地制宜、“一村一品”的特色乡土植物景观图谱。

“只有把‘美丽乡村’建设好,才能释放出‘美丽经济’的内在潜力。”南京林业大学校长、风景园林学科带头人王浩说,“要通过构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服务业的绿色产业结构,让农民从‘美丽山水’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红利。”

风景园林学科是南林大传统优势特色学科之一,依托60余年的历史积淀,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获评“A-”。近年来,该学科致力于美丽乡村的乡土化景观改造,将相关研究成果不断应用于全国20多个省市的生态园林城乡规划和建设,改善了60余个城乡的形象品牌,在中华大地上打造了一幅幅“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宜居新景象。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南林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为指引,以学科群对接产业群,将一条条绿中寻金、变绿为金的生态产业链在广袤的疆土上铺展开来。

“将学科发展前沿转化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不竭动力,这不仅是大学科技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现实需要。”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蒋建清说。

推荐内容